健康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范仲淹传 > 详细内容
贬谪饶州:三度被贬,文学创作的又一高峰
发布时间:2024/8/11  阅读次数:37  字体大小: 【】 【】【

贬谪饶州:三度被贬,文学创作的又一高峰


范仲淹景祐三年(1036)五月离京,八月到达饶州。在《饶州谢上表》中,范仲淹依然婉转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说:“有犯无隐,惟上则知;许国忘家,亦臣自信。”如此刚毅倔强的政治品格,在饶州时期创作的诗文中频频展现。友人梅尧臣作《灵乌赋》寄赠,以灵乌相喻,说:“乌兮,事将乖而献忠,人反谓尔多凶。”替范仲淹抱不平之余,劝说道:“结尔舌兮钤尔喙,尔饮啄兮尔自遂。”范仲淹作《灵乌赋》回答,表明“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无所畏惧态度,这也是范仲淹立朝为官的一生准则。文中引为榜样的就是孔子和孟子,云:“君不见仲尼之云兮,‘予欲无言’。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鸣焉。又不见孟轲之志兮,养其浩然之气。”作于饶州的《酬叶道卿学士见寄》诗云:

世传学中禄,小子乃逢辰。
一入谏诤司,鸿毛忽其身。
可负万乘主,甘为三黜人。
岂量尧舜心,如日照孤臣。
薄责落善地,雅尚过朝伦。
仅同龟在泥,敢冀蠖求伸?
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
羡此南鱼乐,不忍持钩纶。
为郡良优优,乏材止循循。
恬愉弗扰外,何以慰远民?
拙可存吾朴,静可逸吾神。
渐得疏懒味,下车将四旬。
嘉兴风雅来,观对如天宾。
感兹韶夏音,佐我台上春。

在此之前,范仲淹因直言上谏曾有过两度贬官的经历,所以,范仲淹自称“三黜人”。虽然,面对“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的清幽景致,范仲淹在诗歌中自称“渐得疏懒味”,有借物消遣、自得其乐的意向。但是,诗歌中更为突出的是表明自己作为谏官,尽忠职守,“鸿毛忽其身”的果敢献身精神,以及不辜负朝廷,“甘为三黜人”的无悔无怨。这与他《岳阳楼记》中申明自己以天下为己任、进退皆忧的政治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坚定的政治理念,刚毅的个性特征,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其诗歌创作中汇聚成一贯浩然之气。此外,作于此时的《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说:“心焉介如石,可裂不可夺。”“回头谏诤路,尚愿无壅遏。”表明心迹之时,依然为朝廷忧虑,所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者。

范仲淹自称这次贬谪是“薄责落善地”,这与贬官睦州情景类似。饶州紧邻鄱阳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范仲淹从睦州到饶州,都处在年富力强的人生鼎盛时期。地方政务不如京城繁忙,周围又有可供观赏的景色,范仲淹自然将许多精力转移到诗文创作上。饶州时期,成为范仲淹文学创作的又一高潮期。到任一段时间后,范仲淹有《郡斋即事》诗:

三出专城鬓如丝,斋中萧洒过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范仲淹此前曾知睦州、苏州,加上饶州,故称“三出专城”,即三度为州郡长官。“鬓如丝”之自我喟叹,能见出诗人仕途的挫折感。然而,诗人将对景物的欣赏和仕途挫折带来的情绪波折,都寄之诗歌,这就是“不负云山赖有诗”的更深层含义。这类览景遣情的篇章更加能够表现出诗人的性情。中国古典诗歌重意境,推崇情景交融的创新,览景遣情的诗歌更适宜铸造出新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此地临近庐山,范仲淹有游庐山诗多首。庐山以瀑布著称,范仲淹最欣赏庐山“云开瀑影千门挂,雨过松黄十里铺”的景致。《瀑布》云:

迥与众流殊,发源高更孤。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
晩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瀑布直挂山前的形态、飞流而下的气势、雄壮粗犷的声威,宛在眼前。诗人赞赏惊叹,为大自然的杰作所折服。写瀑布的“孤直”和水色的清澈,隐隐是诗人品格的写照;写瀑布似与“蛟龙”争斗的声态,又隐隐与诗人在朝廷的敢作敢为相似。这样的山水景色描写,就渗透了诗人的做人原则和仕宦的复杂感受。此所谓有意境。作者另有《庐山瀑布》诗,形容瀑布说:“白虹下饮涧,寒剑倚天立。”气势非凡,构思别有新意。

范仲淹任地方长官,最关心当地的教育事业。到饶州任后,范仲淹为州郡学校选定新校址,兴建新校舍。城东南妙果院旁,有文笔峰和砚池,校舍坐落在中间。这里湖水环绕,长堤数里,林木掩映,峰峦峻拔,景致清幽秀美。饶州新学落成,学生日益聚集,当地教育事业越来越兴盛。饶州郡学内有柏树十八株,当地人都称其为“范公柏”。当地流传范仲淹曾说过这样的话:“等到柏树枝垂挂到地面的时候,我会重来此地。”这更像是民间传说,而非史实,说明当地百姓对范仲淹的怀念。到了英宗治平二年,鄱阳彭汝砺进士科考试第一人及第,时人将功绩归之振兴当地教育的范仲淹。后来,有朝廷官员钱遹路过饶州,拜会彭汝砺,正好有数十位读书人也前来拜访,彭汝砺对他们非常恭敬殷勤。钱遹便问道:“为什么对晚辈后进如此恭敬?”彭汝砺回答说:“昔日范仲淹被贬谪到这里,倡导教育,使当地风俗变得淳厚,百姓都崇尚道义风骨,相互效仿学习。时间久了,就成为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了。”据记载,饶州民风好斗,官吏狡诈生事,欺压百姓。范仲淹通过兴办学校、公布宣传法规条令、尊尚社会贤达等方法教育官员和百姓,一年多时间,地方风气发生根本性改变。举一则例子,说明范仲淹对当地的影响。饶州军事推官刘牧,为官廉洁耿直,听说范仲淹到此地为官,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老师!”刘牧诸事学习范仲淹,也多次得到范仲淹的表扬,王安石归纳说:刘牧“论议仁恕,急人之穷,于财物无所顾计,凡以慕文正公故也”。 〔1〕 后来,范仲淹也多次向朝廷推荐刘牧。范仲淹的作为,对具体的一位位官员和百姓产生了影响,大而广之,甚至对当地民风民俗有着长期的影响。在民政方面,见诸文献记载的有上疏朝廷免除饶州贡茶、免除德兴银冶场贡课等,惠及当地百姓。

范仲淹在饶州还有许多遗迹和传说。当地胜迹庆朔堂是范仲淹所修建,坐落在饶州城北,巍峨雄壮。周围亭台花木,错落有致。范仲淹在堂的东南角亲手栽种两株海棠树,后来有诗追忆此事。后来,这里逐渐发展出“蜀锦”、“流杯”、“春香”、“虚静”、“湖光”、“四望”、“清心”、“退思”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范仲淹调离此地后,依然对庆朔堂留恋不已。姚宽《西溪丛话》卷下载:“范文正守鄱阳,喜乐籍,未几召还,作诗寄后政云:‘庆朔堂前花自栽,为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着成离恨,只托春风管领来。’到京,以绵胭脂寄其人,题诗云:‘江南有美人,别后长相忆。何以慰相思,赠汝好颜色。’至今,墨迹在鄱阳士大夫家。”宋人游览此地,阅读范仲淹的诗篇,思念范仲淹在此地的德政,争相诗歌唱和。这些都刻于当地石壁,成为当地的一大人文景观。宋人记载此事者较多,或者有附会成分。在宋代歌舞乐妓盛行的社会环境中,范仲淹少不了这样的酒宴应酬和娱乐,留下一些诗词创作,是十分正常的。范仲淹写男女相思之词,脍炙人口,可以引以为证。《御街行》说: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词写秋夜怀人。“年年今夜”的相思,铭心刻骨;“长是人千里”的现实,如此无奈。只能借酒浇愁,在醉梦中忘却痛苦。“酒未到,先成泪”,是词人经过多少次“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后得出的经验。《西厢记·长亭送别·朝天子》说:“暖溶溶玉杯,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脱胎于此。末尾三句秉笔直书,用平易浅近的口语诉说深婉曲折的恋情相思,具体而形象。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明显受此词影响。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无法确定,然可以证明范仲淹为官期间有这一类的情感经历和文学表达。此外,饶州城北芝山寺地势较高,登高可以遥望庐山五老峰。范仲淹游览此地曾作《芝山寺》诗,说:

楼殿冠崔嵬,灵芝安在哉?
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
得食鸦朝聚,闻经虎夜回。
偶临西阁望,五老夕阳开。

寺僧后来就在山坡的最高处修建五老亭,成为饶州百姓寒食节踏青的处所,当地人都称其为“范公五老亭”。芝山寺内有碧云轩,幽静清雅,是升上人的居住处所。范仲淹喜欢这里的闲寂潇洒,每次到芝山寺都要拜访碧云轩,有《升上人碧云轩》诗说:

爱此诗家好,幽轩绝世纷。
澄宵半床月,淡晓数峰云。
远意经年就,微吟并舍闻。
只应虚静处,所得自兰芳。

这两首诗写景都有传神之笔。“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写出芝山寺的气势雄伟壮阔和景色的秀丽宜人。“澄宵半床月,淡晓数峰云”,写出碧云轩环境的清幽寂静以及居者心境的恬淡悠然。在范仲淹诗集中,这两首诗是上乘之作。

提点屯田魏某修建秋香亭,亭依高而建,旁植菊花,范仲淹为作《秋香亭赋》。秋香亭周围,“江无烟而练回,山有岚而屏矗”。登亭眺望,“一朝赏心,千里在目”。秋天萧条时节,“有翠皆歇,无红可凋,独有佳菊,弗冶弗夭。采采亭际,可以卒岁”。描述一地景色,得其神韵,写得引人入胜。范仲淹赋语言精美雅致,通畅简约,表现出风华秀美的一面。后来饶州提点公房,仍以“秋香”为名,就是为了纪念范仲淹。

范仲淹去世后,饶州百姓在班春堂、天庆观、州学等三处为范仲淹立祠,岁时祭奠。直到北宋后期,这里依然香火不绝,祭拜者越来越多。哲宗绍圣年间陈贻范记其事说:从古至今,在饶州做过地方长官的近千人,只有范仲淹得到当地百姓如此的崇拜和追思。


注释
〔1〕王安石《临川文集》卷九十七《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尚书屯田郎中刘君墓志铭》。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养生保健网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