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演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 > 详细内容
53回 唐师傅巧焊万吨机 陈大夫妙接断肢手
发布时间:2024/8/14  阅读次数:30  字体大小: 【】 【】【

53回 唐师傅巧焊万吨机 陈大夫妙接断肢手


话说从莫多尔山雷阵下来的一位伤残战士的婚礼正在热闹当口,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中年人,大家一看,原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新疆军区司令员王恩茂中将,不禁齐声欢呼起来。王恩茂把礼品送给新郎、新娘,祝贺他们白头到老。新婚夫妇要留他喝一杯,王恩茂因为还要组织干部去买买提、罗光燮等战斗英雄、烈士的家乡去慰问烈士遗属,坐了一会儿便告辞了。

这时新年已快要到来,王恩茂想起上海数万知识青年为了支援新疆建设,不远万里,先后来到新疆,应该派人给上海人民送些新疆特产,以感谢他们对新疆建设的支持。主意已定,便立即通知区党委办公厅去办。办公厅的干部接到指示后,便组织购买了一批吐鲁番葡萄干、哈蜜瓜等特产用汽车运到尾亚,再换上火车向上海运去。上海市委接到来自新疆的这批礼物后,立即分发到工厂、学校、医院、生产队去。江南造船厂是上海的大企业,前几年又造出了中国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现在又正造万吨水压机,自然是重点照顾的对象。市委给他们送去了一些葡萄干、哈蜜瓜,数量虽然不多,但却表达了新疆人民的一片心意,全厂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们决心尽早造出万吨水压机,支持全国人民的建设,支持新疆的建设。

万吨水压机是世界机电产品的尖端产品,其工程难度之大,作用之重要,与原子弹不相上下。这种水压机工作时,可以产生一万吨的压力,相当于一艘万吨轮满载时的重量。在这样沉重如山的压力下,几百吨的钢件如同面团,被任意揉搓。一个国家要发展自己的工业,就不能没有万吨水压机。可是,由于工艺复杂,建造难度很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无法建造。江南造船厂开始建造时,世界上总共有四座万吨水压机,分布在美国等几个工业特别发达国家。别的国家要锻压特大钢件,如万吨轮上的机轴时,要出很大的价钱到这几个国家的万吨水压机上去压,就这样,人家还常常把你的工期排到最后。

中国甚至于连这样的条件也没有。由于西方国家和苏联联合起来对中国进行封锁,任中国出多少钱,拥有水压机的这几个国家也不给你加工。没有万吨水压机,造不出万吨轮,造不出航空母舰,造不出大机床,就要被动挨打。周恩来按照中央的决定,组织全国学者专家汇集江南造船厂攻关。大家决心造出争气机,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中国人果然聪明,没用几个月,就设计出了万吨水压机的图纸,而且比外国的那几座还先进,不仅压力增加到12000吨,而且水压机的自身重量比外国的少1000吨,只有2000吨。图纸设计好后,全厂技术人员工人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开始建造,其中经过了多少艰难困苦就不一一细说了,只说说水压机上的那四根粗大的钢柱吧。水压机一工作,逐级传递压力,最后压力达到12000吨,这山一样大的压力都集中到那四根钢柱上,四根钢柱推顶着压头锻压钢件。可见钢柱承受的压力有多大了。钢柱制造质量不过关,锻压中钢柱破裂,那这水压机就成废品了。那么四根钢柱如何制造呢?由于工艺方面的限制,只能分段造出钢柱,然后再一根根焊接起来。焊接工艺的要求是,焊接出来的四根钢柱每一根都要像完整锻压出来的那样光滑、坚固,稍差一丁点儿,钢柱就会在压锻中断裂。谁有这样的本事,把分成几段的钢柱变成宛如整体锻造出来的一根钢柱,只有鬼斧神工才能办到。

指挥部把全上海最好的焊工排了队,排来排去,认为只有焊接之王唐师傅才能胜此大任。这唐师傅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平日里只是埋头苦干。由于他为人好,技术高,江南造船厂上上下下几千人,都尊敬地叫他唐师傅,他的真实姓名倒没有几个人知道。唐师傅被指挥部用轿车接去,总指挥请他担任焊接钢柱的任务。唐师傅既没有说出一番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写什么决心书,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便一头回到车间干起来。

其实,唐师傅何尝不知道自己一点头,万吨压力便担到肩上了。只是他觉得多说不如实干,回到车间,他先让天车吊了两根类似的钢柱试焊起来,结果很不理想。他知道用平常的焊接方法是不行,必须要找出一种新焊接法。于是他找专家,查资料,访朋友,做试验,半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但新的焊接法终于给他找到了。他在试验用的钢柱上一焊接,果然效果很好。总指挥部为了检查这种新焊接法的可靠程度,调集几十台巨型拖拉机,分别把两段焊件往两头拉,拉力合起来也差不多有万吨了。结果拉拽半天,焊件纹丝不动,后来检查,焊接处毫无丝毫断裂的痕迹,人们禁不住把这位唐师傅抬起来,向他欢呼祝贺。

有了这种新焊接法,四根钢柱很快焊接好了,根根平滑如镜。试机那天,只听总指挥一声号令:"开机!"水压机顿时一阵轰鸣声,四根钢柱推顶着压头缓缓地压下来,几百吨烧红的钢件如面团一样任由水压机的压头揉搓,成为锻件,摄影灯亮成一片。经检测,水压机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世界第五座万吨水压机试制成功。

消息传来,上海各界人民纷纷去江南造船厂向工人阶级的巨大成就表示祝贺。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也组织医生、护士前往江南造船厂慰问工人。年轻的外科医生陈中伟放下显微镜也准备报名前去,院长说:"你不要去了,抓紧时间攻下显微外科。"陈中伟一听,只好不去,又趴在显微镜上练习接人体肢体上的血管、神经、肌肉。陈中伟从上海医学院毕业没有几年,还在医学院上学的时候,他就非常注重解剖学,尤喜研究人的细微血管、神经的分布情形及联接的办法。这种手术,必须借助显微镜的帮助,所以也叫显微外科。陈中伟的志向是,终有一天,要攻克断肢再植这个技术难题。为了这个奋斗目标,陈中伟已练习了多年,并且和医院一起,设计制造了一整套这样的手术器具。1963年的一月,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按照国家的规定,黄河以南城市居民和办公室都不得装暖气,上海自然也不能例外。这里是江南,冬天天气比北方暖得多,但屋子却很阴冷。陈中伟在这样的冷房子里反复做着试验,手冻得有点不听使唤了,便放下器具,搓搓手,到锅炉间去烤烤手,烤暖和了又准备接着做。

突然,走廊里响起了铃声,这是有重大外伤病人急需抢救的信号,陈中伟急忙往急救室跑去。只见急救室的床上躺着一个青年工人,脸色煞白,已疼得昏死过去。他是个冲床工人,今天在操作时不慎被冲床齐齐切掉左手,一位老工人在随其他人护送他来医院时,把他被切掉的左手也带来了。陈中伟接过手来,感到手还有些温气。

外科主任和院长、医生们讨论怎样抢救这个病人,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对伤口清洗包扎,让其愈合。还有一种办法是把手接上去,但是这谈何容易,国内外都没有这样的先例。院长看看陈中伟说:"陈医生,你的意见呢?"陈中伟觉得自己经过数年的苦练,已基本掌握了显微外科这种技术,病人的手切得很齐,又保护得很好,正是施行断肢再植的理想病例,便点点头说:

"接!"院长立即下令:"陈中伟主刀,全科医生参加,立即施行手术。"命令一下,手术室红灯骤亮。无影灯下,护士们各就各位,医生们站立一旁,进行配合。这种情形,和打仗是一模一样的。无论官位大小,年龄高低,在手术室里大家都得听从主刀医生的命令。陈中伟在显微镜下把病人的断肢对到一起,开始接起血管来。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登天还难。人手上的大小血管不知有多少根,有的血管细如发丝,要把这样小的血管接到一起,让血液像原来一样畅通无阻,这该有多难!还有神经、骨头、肌肉、皮肤,陈中伟在无影灯下做了整整一天手术,才把手接上。好在手术室里有暖气,不然手早就冻麻木了。

手术结束以后,由于疲劳和紧张,陈中伟倒在床上,一下子睡着了。第二天早晨一醒来,就跑到病房去,观察病情。只见病人的手开始肿胀,陈中伟暗叫一声"不好"。断肢再植最怕的就是断肢发生肿胀,如果不能消除肿胀,断肢最后就会变黑坏死,那样的话,就得又动手术切除坏死的断肢。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精神上沉重的打击,而且还会使这门年轻的医学学科夭折。但是祖国迫切需要这门学科,人民迫切需要这门学科,军队也迫切需要这门学科。想到这里,陈中伟暗自说道,无论如何,也要使这次手术成功。

陈中伟仔细地检查了患者的再植手,回忆了手术的全过程,认定手术没有问题,病人的手肿胀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好在以前他对术后病人再植肢体发生肿胀时的医疗作过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系统的办法,现在这些办法都可以派上用场了。在他的建议下,科里成立了特别护理小组,陈中伟亲自指导检查护理工作。食堂专门为病人做了医疗饭菜,配合特护工作。不几天,病人的断肢手的红肿开始消退,伤口也逐渐愈口,在陈中伟的指导下,病人逐步开始活动手指关节。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中国首例断肢再植手术成功了!病人的伤口已完全愈合,手指关节活动功能也恢复得很好。但是,陈中伟仍不放心,他还要检验一下病人再植断手的承重能力。试验的办法很简单,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办法,那就是在桌子上摆上四块各为一公斤、二公斤、三公斤、四公斤重的铁块,铁块上焊有提手,让患者依次去抓。

中国首例断肢手术成功的新闻已经被报纸电台广播报道,这时记者们听说再植断手要进行承重测验,纷纷赶到医院要进行采访。科主任劝记者们不要采访,陈中伟知道科主任怕测试失败,断手被拉下来,当众出丑。但他自己心中有数,对科主任说:"让他们来好了,我有把握,测试保证成功。"记者们听了欢呼一声,架好电影摄录机、照相机,开始准备采访。

没想到,在此关键时刻,患者却怎么也不肯接受测试,患者的几个家属在病床前站成一排,大叫大嚷,怎么也不肯让科主任和陈中伟接近。记者们听到病房里的叫嚷声,不知出了什么事,纷纷跑进来。只见患者的亲属嚷叫道:"我们求求你们,别让他去抓铁块,好不容易手长上了,要是叫铁块拉下来了怎么办?不行不行,你们走吧。"一个亲属竟然要跪下来给陈中伟叩头。科主任和陈中伟万没想到测试工作会在这个地方出毛病,如果顺应患者的要求,停止测试,记者们可都等在这里,消息传出去,会造成不良的政治影响,也是对患者不负责任。怎么办呢?陈中伟急得在地上走来走去。蓦地,他的眼光停留在病床上的一张《人民日报》上,那上面赫然登载着一条通讯《舍身滚雷,开辟通路--记战斗英雄罗光燮同志》,他心头顿时一亮,有办法了。他拿起报纸对患者和亲属说:"不测试也行,但你们得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想必都看了这张报纸了,罗光燮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舍身滚雷,英勇牺牲。还有一些解放军战士受伤致残,如果我们能为他们实施断肢手术,让他们能重新拿起武器打敌人,你们肯定会赞成吧。"患者及亲属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啦。"陈中伟脸色严肃起来:"那你们就得好好地配合治疗,发展祖国的显微外科,为人民更好地服务,医生有责任,患者也有责任啊!难道你们就不愿意为此作出贡献?我想这肯定不是你们的意思。"患者及家属都同意地点点头,患者的母亲犹豫地说:"可是--"陈中伟笑着打断她的话,把X光片子举起来解释说:"你们应该相信我,请看片子,患者的骨头已完全接起来了,负重度超过四公斤的重量,完全不会发生你们担心的情况。我能把断手接好,当然了解断手生长的情况,你们就放心吧。"患者和家属望着面前的这位神医,信赖地点头同意测试。

断手再植手的负重测试开始了,测试室里一片紧张气氛。患者在陈中伟的指导下,先抓起了一公斤铁块,顿时,人们一阵欢呼,摄影灯、镁光灯闪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接着,患者又抓起了二公斤、三公斤重的铁块。在要抓四公斤铁块时,陈中伟突然命令:"停!"众人吃了一惊,不知发生何事。陈中伟命令X光摄影师透视患者的腕部,他看着屏幕上的图像,把记者和患者亲属叫过来说:"你们看看,患者的腕部完全正常,没有丝毫损伤的痕迹。"记者和亲属们看去,果然如此。随后,陈中伟指导患者抓起了四公斤重的铁块,记者们赶忙拍摄,患者抓着铁块停留了一分钟,随后轻轻放下。陈中伟再用X光机透视检查,患者腕部依然正常。这时,测试室里发出阵阵欢呼声,记者们赶回去发稿去了。患者及家属涕泪横流,向陈中伟等医生护士们连连感谢。

中国首例断肢再造手术完全成功,上海市卫生局专门拨款成立了进修班,调集上海的优秀内科和外科医生向陈中伟学习断肢再植手术。陈中伟又要当医生,又要当教师,忙得团团转,不过心里却很愉快,总算能用自己的技术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了。

一天,陈中伟正准备到进修班讲课,突然一辆吉普车开到楼门口,车上下来几位军人,一位军人口气生硬地拦住他,问道:"你是陈中伟大夫吗?"陈中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答道:"是的。"那位军人命令他:"我们是警备区的,请你跟我们走一趟吧。"说完,他招招手,那几位军人走过来,把他向吉普车拥去。

究竟陈中伟这一去是福是祸,且看续回。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养生保健网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