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国专题 > 民国历史导读 > 详细内容
26章 连战,宋楚瑜,马英九,李敖
发布时间:2024/8/20  阅读次数:8  字体大小: 【】 【】【

26章 连战,宋楚瑜,马英九,李敖


连战

连战连战(1936年8月27日—),字永平,台湾当代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曾担任第三任中国国民党党主席、第九任中华民国副总统、行政院长、外交部长、交通部长、台湾省政府主席、台北市大安区仁爱里19邻邻长(2003年卸任)等职。

家庭背景与早年生活

连战出生于西安,但是祖籍台南市。祖父连横是日本治台时代著名学者,名著为《台湾通史》。其父连震东是国民党政府公务员,1931年从日本回到中国大陆后就进入国民政府工作,1932年随国民党元老张继赴西安参与西京市筹备处的工作(抗战时西安市被定为陪都之一,为国民政府直辖市)。1946年代表国民政府前往台湾接受日本投降,后曾任内政部长、国民党中常委(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而连战之母赵兰坤出生沈阳名门,燕京大学毕业。

连战出生台湾望族,虽然他本人曾说,祖父连横的家业曾在日本占领期间,因其反日的立场而全数没收。在连战出生前两个月,祖父连横在上海病逝,死前给未出生的孩子取名“连战”,“因为它除了寓有自强不息的意义之外,还有克敌致胜、光复故国、重整家园的希望”。

连战初中读成功中学(今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初中部、高中就读师大附中,十分活跃,是一名体育健将,作为国民党政府高官之子,经常参加社交活动与高尔夫球活动,大学时期,先进入陆军官校,半年后转学入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当时连战与中央研究院院长钱思亮的儿子钱复、台湾农业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沈宗瀚之子沈君山和行政院院长陈诚之子陈履安并称为“四公子”,也是国民党重点栽培的对象,而连战为本省籍,更是受到特别关注。

连战于1957年取得台大政治系学士学位,赴美国继续深造。1961年取得芝加哥大学国际公法与外交硕士,4年后又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同年与在台赢得中国小姐选美竞赛的连方瑀结婚。在美国连战任教于威斯康辛大学和康乃迪克大学达三年多。1968年,时任台湾大学校长的钱思亮邀请连战回国任台大政治系客座教授,一年后聘为台大政治系主任、台大政治研究所所长,直到1974年。

连战最早与政界人士的接触是在1969年,国府在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成立了两个分别研究外交和经济的高级研究小组,由当时的行政院院长蒋经国直接负责。连战受聘担任了外交小组的成员,很快就得到蒋经国重视,提名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69年9月出任第24届联合国大会中华民国代表团顾问,1970年曾当选为十大杰出青年。

从政经历

1975年,时年39岁的连战被任命为驻萨尔瓦多大使,从此踏上仕途。一年后被调回台湾,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青年工作会主任。1978年7月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此,连战的官运亨通,一路被擢升:1981年任交通部长、1984年成为国民党中常委,1987年行政院副院长、1988年外交部长、1990年台湾省主席、1993年2月行政院院长。1993年8月获得李登辉提名为国民党副主席,1996年与李登辉搭档参加199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当选为中华民国历史上首位民选副总统。

连战一直被认为是政坛的一名“福将”,出生佳,仕途顺畅,有评论认为他虽然政绩并不突出,但是运气不错,在交通部长任内很少出重大车祸,当外交部长时也没有一个国家与中华民国断交。连战虽然年轻时十分活跃,年长后却非常严谨,低调内敛,给人一种没有野心、不求官位的感觉。但是2004年总统大选因为“319枪击案”的事件而落败,连战不承认陈水扁之当选,提起选举无效之诉。

台湾部分民众对连战一直有亲和度不足之感,有人指其是高高在上,似乎“不知民间疾苦”。而且连战不善竞选言辞,与掌握观众情绪,很多人因此置疑其执政能力,戏称之为“阿斗”。而且连战家族的财务状况与来源也常遭到政坛竞争者与媒体的质疑,特别是1947年清乡时期,许多台湾菁英被补杀,和其父亲连震东有关。由于连战家中十分富有,他的财产问题经常被政敌攻击,比较经典的就是他与前屏东县长伍泽元的3628万元借款事件。

在当选副总统后,在李登辉的指示下,仍然保留行政院长一职,引起社会舆论的强大反弹,甚至被民进党列为不受欢迎人物,不能到国会进行施政报告。同时,因李登辉的强大压力,原有的行政院团队被迫大换血,例如查贿最猛的法务部长马英九,被降为政务委员。以后,马英九提出辞职,对连战有相当大的冲击。后来由萧万长组阁,连战才退下来专任副总统。

被国民党提名为2000年选举总统候选人。曾有意寻求宋楚瑜出任副总统候选人,最后因事破局。

2000年3月总统大选,国民党败选,连战受到从政以来最大的挫折。在李登辉辞去国民党主席一职以后。以代主席的身份重建国民党。在国民党落实党主席直选以后,成为第一位国民党直选的党主席。经过一年多的政治风雨后,最后领导国民党与亲民党结成国亲联盟,与宋楚瑜搭配参选2004年的总统。

2004年总统大选连战再度失败,于选举之夜开票后主张“这是一场不公平的选举”,并宣示将提起“选举无效诉讼”。319枪击案发生后执意进行重新选举,曾使部分选民认为连战“输不起”,影响了他的社会评价。不过借著选后抗争,连战在国民党的领导地位仍甚稳固,得以做完党主席任期,并在卸任后获选为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在2005年4月以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身分,访问中国大陆,也成为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首位在中国第一学府--北京大学发表演说的政治人物。

2005年8月19日,在中国国民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连战与马英九做了正式的党主席交接,从此正式卸任了中国国民党党主席一职,并成为国民党第一位荣誉党主席。

值得注意的是,连家除其祖父连横外,尚有一系为连横之兄连城璧。由于连家早年不睦(宗亲指称连横、连雅堂轻恩义),在连战选举时多表明不支持。更有连战宣称其为“连家三代单传”,更屡次受到宗亲强烈反弹,目前已形同陌路。

2000年大选和之后的政治经历

为了决定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国民党候选人,当时的国民党主席李登辉支持连战参选总统,这个决定遭到前台湾省长宋楚瑜的强烈反对,双方在争执不下后,最终以宋楚瑜脱党独立参选告终。在选举中,李登辉虽然始终公开表示支持连战,但部分人士观察认为他其实暗助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这场选举中由于连宋的分裂,大多数选民放弃连战,转而支持支持率较高的宋楚瑜,但还是有许多国民党党员投给了连战。后果是,连宋两人落选,由陈水扁以38%得票率当选总统。

选举的失败令国民党支持者相当愤怒,国民党支持群相信是李登辉导致连战和宋楚瑜的落败,而于开票后包围国民党中央党部,要求李登辉为失败负责。最终的结果是,连战与国民党中常会其他成员同意李登辉辞去国民党主席职位.其后李登辉脱离国民党,连战获国民党十五届中委会推举为主席。与此同时有许多国民党员退党加入宋楚瑜成立的亲民党。国民党与执政的民主进步党因是否兴建核四的争议不欢而散:连战会见陈水扁,以试图说服他继续建造第四核电厂,并得到对方支持,不料在会面结束半小时后,民主进步党政府就宣布停建核四,被认为有意给前往会谈的连战难堪。此一事件给与连宋合作提供了机遇。核四的事件正好为国亲两党重新合作提供了契机,双方皆批评陈水扁缺乏信用。

连战接任党主席后,曾宣布举行国民党党员重登记,排除了李登辉前主席的剩余影响;之后又对国民党进行重组,据称亲李的干部不被重用,使得李登辉影响力消退。

国民党在2001年的立法委员选举中再度遭到挫败,原本拥有立法院过半数(113)席位的国民党只获得了60多席,国会第一大党成为民进党。但是在地方县市首长选举国民党仍保持了自己的实力。地方县市首长选举也是泛蓝的首次合作。

2002年的台北、高雄两市市长和市议会选举中,国民党声势回升。国民党台北市长提名人马英九连任成功,保有台北市的执政权,而且险些将民进党籍高雄市长谢长廷拉下马。在两市市议会选举方面,国民党表现出色,亲民党则遭受重创。

2004年总统大选

2003年2月,国民党、亲民党在经过协商后,决定共同推出一组候选人连战、宋楚瑜角逐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而且宋楚瑜选择成为其副总统候选人,两人的合并虽未有2000年的一加一等于二的结果但在民调也一直领先陈吕搭档。

这次选举中连宋两人还是以经济和两岸的议题来批评陈水扁政府;而陈水扁则除了继续攻击国民党党产处置不当的问题,包括重起2000年宋楚瑜兴票案的调查外,则继续强化台湾民众的本土意识,突显民进党的草根性等。民进党在抛出公投法被泛蓝阻挠后,依然决定举行具有极大争议性的防卫性公投。连宋阵营一直无法掌握这一议题的主动权,也不愿冒着丧失南部选票的风险与绿营就公投议题进行公开辩论,最终只是由支持泛蓝的民间人士出面参与辩论。而在是否参与公投的议题上,泛蓝内部也有分歧,连宋两人最终都未参与公投,但是泛蓝一些本土派人物则都投票。

在选前一个月左右,选举进入白热化。2004年2月28日,民进党与台联共同举办“二二八手护台湾”活动,有关单位估计称有200万人在台一线牵成500公里人链,在纪念二二八事件的同时也为陈吕选举造势,使得连战选情一度吃紧。而泛蓝也在3月13日发动据称300万人参加的反扁游行。

选举过程中,双方民调结果不相上下。在选前两个礼拜,根据各个不同媒体、智库、和政治团体所发布的民调,“台湾智库”所公布的数字是陈吕40.4%、连宋39.5%(3月8日);“民进党”的数据是陈吕37.6%、连宋36.1%(3月7日);“国民党”的数据是陈吕29.8%、连宋34.8%(3月5日);“世新大学”的数据是陈吕27.3%、连宋27.1%(3月2日)(见[1])。 在三月十三日,国亲集团举办了“换总统,救台湾,向阿扁呛声”的游行,游行人并不少,大概上百万是有的,虽则主办单位自称三百万。 这游行中最受人瞩目的,是连战夫妇及林丰正趴在地上,宋楚瑜夫妇则下跪。虽则大家都觉得这是为了选票而这么做,但国亲集团的说法,是连宋夫妇等是亲吻台湾土地,表示爱台湾。 多数结果在统计学误差范围之内.选举前一天,319枪击案发生,对选情产生相当的影响,据蓝营内部的一些人士称,枪击事件发生后连宋两人的优势瞬间瓦解,特别是在南部地区全面崩盘。但南部地区本就是绿营的大本营,反而是中部云林,原来由泛蓝估计胜五万票,选举结果却相反,连战在当天并未对枪击事件做出过多评论,还曾试图探望陈水扁但遭拒。当时蓝营紧急做出了不推迟选举的决定,希望能够尽快减少枪击事件的影响;由非国民党人士陈文茜在国民党总部召开了一个记者会质疑枪击案的真实性,但似乎适得其反,引发部分选民不满,被认为是陈水扁胜出的关键。

选举结果及之后

3月20日开票结果陈、吕以不到3万票的微弱优势连任正副总统。连战支持者在选举结果公布后对聚集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外对原本准备欢庆胜利的民众发表了演说,称选举“疑云重重”、“不公正”,并正式宣布将提起选举无效之诉。当晚大批泛蓝支持者聚集在总统府外的广场,彻夜未散,连战本人也在宋楚瑜和泛蓝立委的簇拥下在广场上静坐表达抗议。这起的抗争活动在3月27日达到高潮,据称有50万人在总统府前广场集结,连战等再度表达要求重新验票及选举的诉求。从3月20日至3月27日内,这7日被游锡堃称为“连宋之乱”及被陈水扁称为“柔性政变”。

然而群众抗争的结束却也是泛蓝抗争的结束;国亲除了通过司法程序追究选举结果外,并无其他大动作,2004年11月,台湾高等法院作出裁决,泛蓝的两个诉讼均败诉;而这时党内外要求连战交棒的呼声也时有耳闻。不过连战并未加以理会,全力协助国民党参与12月的立法院选举,国民党的席次最终得到大幅度增长,而国亲新三党联盟也并未如事前多数观察家所预言的那样丧失立法院的多数。选后的国民党又以改善两岸关系为由,派出多个高层代表团访问大陆,跳过执政的民进党政府,与中国大陆[政府]进行关于包机直航、农业交流等计划。

2005年是国民党主席的改选年,2月,被认为是国民党内最有势力参选2008年总统的台北市长马英九首先表态将角逐国民党党主席,但当时连战还未正式表态是否会寻求连任。国民党内众多大老也都表态认为连战应该继续连任,党主席的另一热门人选王金平也做出“挺连”的姿态,表示会首先拥护连战续任。不过连战之后就表示无意继续担任国民党主席。

3月间,国民党也宣布将借孙中山逝世80周年之机,不排除在适当时机由连战率代表团访问中国大陆,晋谒中山陵及参观广州黄花岗72烈士纪念碑。最终在3月28日到4月1日,由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访问大陆,拜谒广州黄花岗72烈士陵园,南京中山陵以及北京孙中山衣冠冢,展开“破冰之旅”“经贸之旅”。访问期间,大陆政协主席贾庆林代表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向连战发出访问大陆的正式邀请。4月1日,连战在东京欣然表示接受邀请,将在近期率团访问大陆。连战是自1949年以来,首位重回大陆的国民党主席。之后经由国民党秘书长林丰正于4月17日 与大陆方面协商后,定连战于4月26日到5月3日到大陆展开“和平之旅”。

国民党重返中国大陆

4月26日:中国国民党党主席连战于上午10时55分搭乘港龙KA487由台湾桃园中正国际机场起飞,下午1时30分抵达香港,转乘东航专机,下午4时30分抵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展开为期八天的“和平之旅”。随后与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等会谈,其间连赠李以琉璃工艺品“开泰”,李也回以南京特产云锦“金丝团龙”。晚上连战下榻于南京市中心新街口的金陵饭店。连战本人更对随行台湾统派媒体对这次行程,称之为“连共制台”。

4月27日:上午8时50分,连战等一行人拜谒中山陵。入得祭堂,送上花圈并三鞠躬后,题词“中山美陵”,并在博爱牌坊前发表记者会,演讲国父孙中山的功绩等。之后游明孝陵,之后前往位于原国民政府总统府的中国近现代历史遗址博物馆仔细参观,并题字“和平奋斗救中国”。之后去南京静海寺旁边刚复建完成的天妃宫祭妈祖并撞钟,题字“慈航普济”。晚上则去南京城南的夫子庙品尝秦淮小吃,并夜游秦淮河,一饱金陵美景。

4月28日:上午搭机自南京到北京,11时07分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下榻于北京饭店。中午,应北京市委书记宴请,下午与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晤,先游故宫,次去全聚德烤鸭店,最后去老舍茶馆品茗和看京剧。

4月29日:上午9时50分,连战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发表演说,并回答同学提问。演讲持续了约50分钟,内有提“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并简化为“坚持和平,走向双赢”。演说过程中多次爆发师生的热烈掌声和笑声。会后,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闵维方(北大党委书记)代表北大向连战赠送礼物,包括连战母亲赵兰坤女士在燕京大学就读时的学籍档案、照片的复制品和有“未名湖”图案的雕漆瓶。连战向北大回赠了牡丹凤雕刻工艺品和其祖父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及连战所著的《改变,才有希望》。之后,连战偕同夫人方瑀女士和大陆访问团成员在校方陪同下参观了北京大学。下午15时左右,连战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晤。这是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自1945年后的第一次会晤。连战成为1949年后第一位踏上中国大陆的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会谈自15时30分进行至17时10分,并在会后发表“会谈公报”,内有“五点共识”。随后在17时30分左右,于北京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会上由国民党文传会主任张荣恭宣读了五点共识。之后,连战作出讲话并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最后应胡锦涛之邀,到中南海瀛台参加晚宴.

4月30日上午乘机抵达其出生地西安。随后重返小学母校——原北新街小学的后宰门小学,捐了20万人民币的红包,及《台湾通史》,《改变,才有希望》等书;并去秦始皇陵旁的兵马俑参观,获得两样礼物:一掊秦土(系兵马俑遗址处取得)和汉代“长生无极”瓦当。

5月1日上午到清凉寺旁其祖母“沈太夫人之墓”(名璈,字少云)祭祖,场面悲怆,后连捐了1万人民币加2000美元给清凉寺住持;下午搭机赴上海,下榻于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晚上在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陪同下游览黄浦江和观赏外滩的建筑群,并题字“滚滚黄浦南流水﹐浪花造出英雄。”

5月2日上午在东方明珠电视塔召开记者招待会并发表演说。近午在锦江饭店会见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并代辜振甫遗孀辜严倬云转交一封信及辜早年作的一幅画,颇有意涵。下午先在浦东滨江大酒店会见台商并发表演说,详细阐述国民党对两岸共同市场等的主张;晚些时候参观上海博物馆观看青铜器系列和其他新展文物,并去上海城市规划馆参观。晚上则应上海市市长韩正之邀,去浦东新区政府对面的上海科技馆参加晚宴;稍后去卢湾区太仓路的新天地参观。

5月3日上午现在酒店内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大陆中央电视台记者等的采访;后离开酒店,于11时20分搭磁悬浮列车到浦东国际机场,下午1时搭机,晚上7时30分返回台湾中正国际机场,发表简短演说,结束为期八日的“和平之旅”。

途中还赠送《台湾通史》,《改变,才有希望》两本书及国民党方面编的《连战 2005大陆行》笔记书给相当人士和机构,用意很深。虽定位为“和平之旅”,然外界咸认其为“第三次国共合作”,而此次合作,其目的在于短期内共同遏止台独和可能引起战端的因素,中期则在维持现状和维护“同属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展开更全方位的交流并逐步,最大程度消除彼此因内战而留下的隔阂,长期则是朝最终“和平统一”(时机可议)的方向努力。

2006年连战大陆之旅

2006年4月13日,连战以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身份,在卸下国民党主席的身份后。第一次启程重访中国大陆,参与国共经贸论坛。同行团员除了台湾的政治人物以外,并有许多台湾工商界的重要人物,如辜濂淞、严凯泰等人随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上支持国民党的以外,这次还有不少过去支持民进党的企业家,如长荣创始人张荣发之子张国政,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戴胜通等人均随行,被视为是这些企业家在政治上“选边战”的结果。

4月16日,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再度于北京会晤。在双方16日的会晤中重申了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的政策。大陆方面并宣布了多项的对台开放措施。

4月17日,连战搭机南下福建,展开“寻根之旅”。

主要著作

  • 《民主政治的基石》,台北:正中,民63
  • 《行政院连院长言论集》,台北:新闻局,民83
  • 《走过伤痛,走向希望》,台北:正中,民88
  • 《相约新世纪》,台北:正中,民88
  • 《连战的主张》,台北:天下远见,民89
  • 《改变才有希望》,台北:天下远见

宋楚瑜

宋楚瑜宋楚瑜(1942年3月16日—),湖南湘潭人,宋达之子。妻子陈万水。亲民党主席,原属中国国民党。曾任台湾自1885年建省以来唯一一届民选省长。

简历

宋楚瑜于1949年随父来台。1959年中学毕业,次年考入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1964年毕业。大学毕业,历二年兵役期之后,宋氏于1966年赴美国深造,并于1967年获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国际关系硕士学位;1971年和1974年先后获天主教大学图书馆系硕士学位,及华盛顿乔治城大学政治系哲学博士。

宋氏在获得博士之衔后,返台任行政院简任秘书,工作是行政院长蒋经国的英文翻译;1977年出任新闻局副局长;1978年任总统府秘书,1979年任为代理新闻局长;1984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在蒋经国逝世后帮助接任总统的李登辉成为中国国民党党主席,打击国民党外省籍大佬,后来并接任国民党秘书长,是李登辉执政前期最重要的左右手之一。宋楚瑜先担任最后一任的官派台湾省主席,以“全省走透透”之亲民形象于1994年竞选台湾省省长成功,直至被冻省为止。

2000年总统选举前,因为争取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未果而和李登辉、连战闹翻,并脱党自行参选,成立新台湾人服务团队。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的兴票案风波中,他无法解释其子宋镇远帐户的一亿四千万元的财产来源,而且被影射在美置产,而颇受批评,本来一路领先的民调大幅度下滑,最后时刻仅以30万票数败给陈水扁。落选后联同以新台湾人服务团队为班底的支持者成立亲民党,担任首任主席。2003年时国民党对兴票案进行澄清,表示了国民党认为宋楚瑜是清白的。

2004年总统选举,宋楚瑜与国民党力释前嫌,并与国民党主席连战搭挡参选正副总统,仅以些微票数落败。

搭桥之旅

  • 2005年5月5日,亲民党的最高领导人宋楚瑜将访问大陆,成为自1949年后第二位踏上中国土地的台湾在野党最高领导人。第一站为陕西西安,并去黄帝陵祭拜;次为南京,系去谒孙中山陵寝等;次为上海,与相关台商见面;次为其老家湖南长沙和湘潭,系祭拜祖坟和拜访亲友等;最后北上北京。负责接见宋楚瑜的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外传宋2005年一月访美国华府时,曾有秘密见过陈,而此次宋访问,陈与有力焉,但此事宋本人严正驳斥,且此消息也确实查无实证。)等,而胡锦涛主席也是自1949年来第一位接见台湾非国民党领导人的中共领导人。 5月5日上午自台湾桃园中正国际机场搭机经港转中国南方航空公司A330-200,下午3时25分左右抵达陕西西安咸阳机场,并在机场发表简短演说,主题是”50多年才翻过台湾海峡鸿沟”,主张除两岸三通外还有“心灵相通”此一“第四通”;随后乘车游览西安古城墙,即入住喜来登酒店。
  • 5月6日上午偕夫人陈万水去祭拜黄帝陵,下午搭机前往南京,下榻于金陵饭店,并在晚间接受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等的款待,及夜游夫子庙,秦淮河。
  • 5月7日上午晋谒中山陵并题字,内有“三民主义一统华夏”意涵;下午搭机前往上海,下榻于浦东香格里拉酒店,晚上在上海科技馆接受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晚宴,并搭船游览黄浦江,观看外滩夜景。
  • 5月8日上午与台商碰面开会,后前往虹桥附近某饭店拜会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下午搭机前往湖南长沙,下榻于华天大酒店,晚上接受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等的款待。
  • 5月9日上午开始在阔别56载的老家湘潭与其弟,妹,及其他亲戚等祭祖扫墓。中午湘潭市委书记陈润儿宴请宋楚瑜一行.下午参观曙光小学[原昭潭小学]。
  • 5月10日上午参观岳麓书院,中午搭机去北京,下午抵达,宋和几名心腹住在钓鱼台国宾馆,其他人则下榻于北京饭店,晚上与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北京饭店共进晚餐。
  • 5月11日上午参观清华园,10时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说,题为“中国人帮中国人,再造华夏雄风”,演讲后清大校长顾秉林赠宋以清末维新人士黄遵宪的一幅书法及清华校园的日晷作品,而宋也还以刻有台湾经验的光盘及琉璃艺术品。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晤谈。
  • 5月12日上午去北海公园附近的恭王府参观。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等见面,赠胡以欧豪年的画作“清涛”,会后发表会谈公报,并由随行的亲民党政策中心主任张显耀公开“六点共识”,内有“九二共识(两岸一中)”字样。晚上宋应胡之邀,前往中南海瀛台参加晚宴。
  • 5月13日上午7时40分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发表临别感言,即搭机离开大陆,下午3时25分返抵台湾桃园中正国际机场,发表简短演说,结束为期九日八夜的“搭桥之旅”,“工作之旅”暨“党际交流”。

主要著作

  • 《学术论文规范》,台北市:正中书局,1977年(民66)
  • 《美国政治与民意-兼论中美关系》,台北市:黎明文化,1978年(民67)
  • 《如何写学术论文》,台北市:三民书局,1978年(民67)
  • 《心心念念在传薪-宋楚瑜对青年朋友的谈话》,台北市:中央日报,1989年(民78)

马英九

马英九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现任台北市市长(1998年-)、中国国民党党主席。马英九在2005年7月16日的党主席选举中获胜,于8月19日正式就任,是继蒋经国、李登辉、连战之后的第四任党主席,亦为首位由党员直选产生者。妻周美青,育有二女。目前他是国民党中生代的代表人物,并被认为是国民党内最富群众魅力的政治明星。马英九很有可能代表国民党投入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

背景

马英九祖籍湖南省湘潭县马家堰(另一说祖籍湖南省衡山县为官方说法。根据对其表兄的采访来看可能是误传。),出生于香港九龙广华医院。父亲马鹤凌,母亲秦厚修,家中育有5个子女,但马英九是独子。“英九”的名字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是源自于族谱,“英”为“上尊大人,英才继起”,“九”则是希望能以“九思立身”。但亦有其他说法是以他的出生地:即“英国的殖民地”和“九龙”的简语。他在一岁时随双亲定居台湾,高中就读建国中学,在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由于参加“保卫钓鱼岛”而得到中山奖学金赴美国攻读法律,获得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美时期颇活跃于侨界中,是当时有名的爱国学生,但留学生群有传闻说马为国民党的特务,专向国民党检举海外的反动分子,并有人拿出马英九拿著相机的照片为佐证,但此消息并未有可靠证据。马英九曾任学生刊物《波士顿通讯》的主编。

毕业后,马氏成为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研究顾问、波士顿第一银行法律顾问,并在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

进入政坛

1981年马英九回到中华民国,步入政界发展,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是蒋经国的英文翻译。1984年马英九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1988年任行政院研考会主委兼大陆委员会(陆委会)工作汇报执行秘书,1990年任国家统一委员会研究员。1991年马英九不仅升任陆委会副主委兼发言人,还成为国民党不分区国大代表。

1993年连战出任行政院长,马英九被邀出任法务部长,但由于对地方上的黑金势力打击过力,撼动国民党长年来经营的人脉基础,被人指责“你这样做是杀鸡儆猴,但不必连猴子也杀掉吧。”连战受到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直至李登辉当选民选总统后,由于新党及民进党开始合流,故决定暂时以连战续任行政院长。有一次与民代座谈,他们说支持连续任的的条件,其中一个就是要马英九下台。结果连战受不住来自总统府的强大压力,在1996年把马英九转任为行政院政务委员。

翌年,连内阁饱受白案等政治风雨,马英九提出“辞官退选”声明,不参选1998年的台北市长选举,在程序有争议之下,取得政治大学法律系的专任教职,并承诺以后专心教育,不涉足政事,但是没有过多久,1998年,在经多人劝进与其父马鹤凌道德劝说下,马英九终于打破沉默,出选国民党台北市长初选,他在当时被党内认为是唯一有希望击败陈水扁的强棒。结果通过初选,成为台北市长候选人。

1998年的台北市长选战,主要候选人为民进党籍、寻求连任市长的陈水扁,国民党籍、时为卸任政务官的马英九,以及新党籍的前立法委员王建煊。最后,马英九击败陈水扁、王建煊等对手,获得胜选。竞选过程中,部分人士认为时任国民党党主席的李登辉对该党候选人马英九支持的态度并不明确,甚至认为李登辉暗助陈水扁,而其症结在于马英九“外省人”的出身。在选前最后数天,李登辉在造势大会上高举马英九手臂,称马英九为“新台湾人”,此举被认为对马的选情有所助益。然亦有传言云,选前一周马英九所举办的游行反应热烈,李登辉由内部民调判断马英九即将胜选,乃公开强调支持马英九,接收胜利光环。

市政良窳及影响力

马英九任内推动的主要市政项目包括发展台北市的文化建设,主要持续陈水扁任内即大力关注的台北市交通,并进一步完善捷运网络等,市民肯定其大力推行垃圾费随袋征收此一高难度环保政策、更新西门町、强化机车停车管理等等;但在面对纳莉台风时,大水涌入捷运隧道,并让捷运停驶长达数个月、台北交通大乱,亦曾让对手攻击“毫无政绩可言”。

虽然马英九在当选市长之后不久,即宣布将争取连任,但在2002年台北市长选举前,仍然有传言认为马英九将不参选以备角逐2004年的总统选举。然而马英九仍然参选台北市长,并宣布要以“不一样的方式”来打这场选战,因此选举方式着重于发表政见,举行各种与市民的讨论会等,其竞选对手民主进步党所推派的候选人李应元也着重于政见发表,从一方面看可以说是台湾近年来选举时少见纯粹用政见来争取选民认同的高格调选举,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马英九利用其现任优势,而故意冷处理选举。马英九最后以压倒性优势连任成功。

许多人认为马英九是国民党的希望,甚至猜测倘由马英九而非连战、宋楚瑜参与2004年总统选举,国民党可能取回执政权。但是也有一些看法认为省籍情结是马英九参选总统的罩门,例如陈水扁即曾揶揄马英九是“香港脚,走香港路”,马英九对此加以反驳,指出自己是“台湾制造﹑香港交货”,并多次强调省籍情结对他个人非常不公平。在200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前,他被认为仅在台湾北部具有影响力,且到南部就相当艰困,但在党主席选举中他却在全国得票均赢过对手,已进一步打破传言。但党主席选举毕竟为国民党之家务事,其对于全国、各政党倾向的民众之影响力仍有待观察及考验。

2005年三合一选举选前,马英九表示国民党倘若不能在台湾省夺得过半县市,他将辞去党主席的职位,这使得台湾的不少中间选民出来投票给中国国民党的县市候选人,而中国国民党在是次选举中获得胜利,取得总数23席中的14席。部分评论家表示:这是马彰显个人魅力之决定战役,也奠定其在蓝营内无法撼动的共主地位,而同时亦宣告宋楚瑜及连战时代已然谢幕。此次选举过后,外界一般认为马英九成为泛蓝阵营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的总统候选人的机会已相当大且成熟。

马英九的政敌喜欢攻击彬彬有礼而斯文的他是“软脚虾”、“乖乖牌”,而媒体也常以“不沾锅”、有“政治洁癖”形容他,这些观点或多或少反应出马英九在政坛的发展,可能即将打破台湾黑金治国的乱象,而深受中间选民的期待与支持。

另外,邱小妹妹人球事件等涉及医德事件,马英九以市长身分向台北市民道歉,并亲自督导紧急应变中心的业务,希望能做到医疗资源调度效率化与合理化,马英九当市长将近八年,依然保持运动习惯与清新健康的形??这也展现了他持之以恒的毅力。马英九不论遇到政敌的批评与攻击,皆是礼貌性的一句“谢谢指教”,就此终止令民众厌恶的政治口水战,没有任何恶言相向,这样的风度也是知识份子支持他的主要原因。

党主席选举

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结束后,就出现一些新闻报导马英九与国民党中央出现矛盾。马英九做为首都市长,不赞成采取体制之外的诸如发动群众集会游行之类的活动来抗议选举结果,而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党主席连战则实际参与抗争,两人于此事之看法,显有不同。马市长鉴于选后延续数日的大规模示威,以及滋生的冲突事件有碍社会秩序,在对抗议群众的诉求表达同情之余,仍决定动用警力予以驱散。

同年6月,则出现了所谓“马家军”的传闻,马英九市府团队内多人公开宣布将参选年底的立法委员选举,这被认为是为马英九2008年总统大选铺路。对此马英九本人虽然否认,大多数人却还是认为马英九有意参选总统,而这在亲民党和国民党内部都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许多泛蓝的地方首长和立法委员都公开支持马英九,但是亲民党内也有宋楚瑜将被取代的忧虑。而国民党的本土派成员则更希望看到未来马英九和王金平共治,而非马英九独揽大权。

2005年,马英九与王金平相继宣布竞选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2005年4月4日,在中视主持的文茜小妹大节目中的访谈表示,如果他在党主席选举中胜利,他希望与王金平共治国民党。2005年7月16日,在国民党首次党员直接投票的党主席选举中,马英九以72%对王金平28%的票数,投票率达50.17%。顺利当选国民党第六任党主席。不过因为党主席选举过程中,两方阵营互控贿选,真相不明。马团队更指称王金平是黑金,是故王金平除要求马英九对此事道歉外,也迟迟不愿接受副主席等职位。论者认为国民党将因此在选后陷入长期的隐性分裂,“王(连)、马分治”而非共治。8月19日,在中国国民党党主席的交接仪式大会上,马英九与连战做了正式的党主席交接,从此正式履行党主席的职责。2006年3月19日至3月29日,以国民党主席身份第一次访问美国。在访美期间破天荒的受到美国官方高规格的招待,并以英文在美国政府许多重要机构演说,演说其间与谢长廷良性的互动,深受中华民国大多数人民的赞赏,最特别的是马英九访美期间,美国许多政要竟主动要求与马英九会面,这和陈水扁访美时处心积虑要求见美国政要而未果,有著极大的不同,马英九此次访美期间其表现受国际媒体肯定,也通过了美国政府的考验,研究中美关系的学者相信,此行让马英九入主2008中华民国总统的胜算大幅增加。

个人生活

马英九在美国留学期间和周美青结婚,有两个女儿,马唯中(曾就读哈佛大学,现在美国工作),马元中(现在美国布朗大学读书),且马英九是个慢跑与游泳爱好者,他善于与青年人打交道,打造个人的年轻形象,并积极筹办与参与运动、艺术活动,以及公益活动,如2004年-2005年跨年晚会时,在倒数时刻为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受难者祈福。在政治人物中,他有着英挺的外表与健壮的身材,也吸引了不少的女性支持者。

基本政治主张

  • 以“三民主义现代化”为党的中心思想,重振党德、党魂,据以号召人心,唤起民众,共同奋斗,争取2008年重新执政。
  • 捍卫中华民国,反对台独。以中华民国宪法与“九二共识”为基础,在对等、尊严的前提下,促进两岸和平与交流。以“连胡会五项共同愿景”做为两岸关系发展方向,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共同市场。
  • 依法处理党产,处理后之所得,优先作为安置离退党工之用。推动政党法,维护政党公平竞争。
  • 党必须是选举机器,但不能只是选举机器,还应凸显本党的理想性与使命感。
  • 积极推动泛蓝整合,争取各项选举胜选。
  • 成立国民党青年团,让青年团总团长兼任党副主席;推动“民主行动团”,参与地方造势活动和组织动员;成立“土 豆志工团”与,招募大量志工。
  • 在监督执政党方面,议会与街头路线交互运用,做到“谋定而后动,能发也能收”。

主要著作

  • 《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台北市:正中书局,1986年(民国75年)。
  • 《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前瞻》,台北市:行政院大陆委员会,1992年(民国81年)。
  • 《法务部新加坡考察报告》,台北市:行政院法务部,1995年(民国84年)。

李敖

李敖李敖(1935年4月25日—),字敖之,山东潍县(即现潍坊)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现为中华民国立法委员。

生平

李敖祖籍中国大陆的山东潍县,其自传认为祖先可能是云南苗族人。1935年生于哈尔滨,1949年因国共战争随父亲李鼎彝、母亲张桂贞从上海来到台湾的台中。

1961年,李敖在于《文星》杂志以《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掀起挑起中西文化论战,与胡秋原等人开始笔战,以初出茅庐的身份力抗多位学者,开始步入文坛。1960年代-1990年代的戒严时期,他与当时的党外人士合作,不但以批评时政的杂志文章活跃于文界,试图挑战国民政府当时的言论限制政策,把“党外”杂志汇集成的文章,出版一系列批评国民党政权或讲述历史(有人认为其中含有自由主义的精神,但亦有学者不赞同)的专书。不过因触犯当时出版法等禁令,因此通常为禁书。一般来说,以自由主义者自诩的他,却曾于1970年代于台湾公开赞美文化大革命,为当时台湾罕有的文革支持者。

李敖的博闻强记加上他的搜集资料的天份,被有些人予以“奇才”、“大师”的评价。汪荣祖教授就曾说:“李敖是两岸研究蒋介石的学术权威。”此外,他还曾和钱穆、殷海光、雷震、梁实秋等人有来往。

详细简历显示 ▼

  • 1935年出生在哈尔滨。
  • 1937年全家迁至北平(今北京)。
  • 1942年开始就读于北京新鲜胡同小学,1948年考入北京四中。1949年转到上海,考入上海市立缉规中学(现市东中学)重念初二。
  • 1949年4月12日,随家人到了台湾,就读台中一中。
  • 1951年十六岁。暑假后高中一年级。参加台中市论文赛、本校论文赛,皆获第一名。
  • 1953年十八岁。暑假后高中三年级,念了一个多星期,即自愿休学在家。因老师严侨被补,乃饿早饭不吃,存钱义助严师母和三个小孩。
  • 1955年二十岁。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四月二十七日,父亲去世,面对两、三千人的送葬场面,特立独行,改革丧礼,“虽千万人,吾往矣!”1956年六月二十七日,自动退学,重考入台湾大学历史学系一年级。在校内的长袍装扮常引人侧目,并有“长袍怪”之称。实行“大学生同居”,小女生叫君若。但是因为太穷,且坚持不信基督教,为女方全家所排斥。君若的妈妈说:“你将来阔到了做总统,我们也不上你门;你将来穷得讨了饭,讨到我们家门口,请你多走一步!”不再是处男。
  • 1957年二十二岁。暑假后历史系三年级。三月一日在“自由中国”第十六卷第五期发表中学旧作“从读‘胡适文存’说起”。

毕业后依法服役于中华民国军队,位阶则为少尉预备军官。

  • 1961年2月5日在澎湖退伍。8月18日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一年级。
  • 1961年开始向《文星》杂志投稿,大力提倡“全盘西化”,并鼓吹自由主义思潮,反对中国国民党独裁,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努力。其第一篇稿子是《老年人和棒子》。八月十八日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一年级。
  • 1963年3月19日自动在历史研究所休学。同年9月1日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传统下的独白》。
  • 1964年,王尚勤在纽约生下了李敖的长女李文。
  • 1965年《文星》遭查禁,次年李敖本人的作品《孙逸仙与中国西化医学》、《传统下的独白》等书也开始被封杀。李敖出版作品超过一千五百万字,并创办过多份报章、杂志。
  • 1966年三十一岁。“孙逸仙与中国西化医学”、“传统下的独白”、“历史与人像”、“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教育与脸谱”、“上下古今谈”、“文化论战丹火录”、“闽变研究与文星讼案”等书全被查禁。十一月五日出版“李敖告别文坛十书”,在装订厂被治安人员抢走。“乌鸦又叫了”、“两性问题及其他”、“李敖写的信”、“也有情书”、“孙悟空和我”、“不要叫罢”等书全被查禁。 警总开始一再“约谈”我,均于当日放回。“约谈”重点是调查我十八岁时想和老师严侨偷渡回大陆的事。
  • 1967年三十二岁。国民党加紧算旧帐。台湾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发文侦办我,四月八日以“妨害公务”被提起公诉。自此官方正式配合私方,以诉讼手段,形成夹杀。四月十四日起义助殷海光看病。夏天起,小蕾成为小情人。
  • 1968年三十三岁。以贩卖旧电器维生,暗中支援其他出版活动。义助柏杨(我看不起柏杨,但柏杨入狱,却基于同情与人权而义助柏杨)。
  • 1969年因帮助台湾异议人士彭明敏偷渡,被官方诬指为“台独份子”,遭到软禁。九月三日,在被跟踪中约集外国记者,接雷震出狱。
  • 1971年3月19日晚被以叛乱犯罪名正式逮捕。由保安处处长吴彰炯少将主持刑求,在不见天日的保安处,住了近一年。我被补后,“纽约时报”等刊出照片,详细报导。
  • 1972年 三十七岁。二月二十八日自警总保安处移军法处看守所。旋以叛乱判十年。我不写答辩状、不上诉,准备坐十年,但检察官上诉,说判得太轻了。国民党另以背信冤狱判我一年。
  • 1975年四十岁。在军法处看守所。四月二十五日,个人在二坪小房里过生日。同案难友刘辰旦送来一个蛋糕,等我十个月后已嫁人的小蕾送来一部 The Best ofLife,萧孟能没有任何表示。赶上因蒋中正之死而来的减刑,九月二十二日,又改判八年六个月。十二月二十二日,改判五年八个月,并自警总军法处看守所移土城仁爱教育实验所,被隔离监禁。
  • 1976年四十一岁。仁爱教育实验所每周请教授一名来“洗脑”,我旁若无人,一言不发。十一月十九日服刑期满,无保出狱(我说不愿连累朋友保我出狱,如因没有保人而不放人,我愿继续坐牢)。

在我未出狱前,国民党派我的老师吴俊才与我洽商,我指陈在叛乱案外,另以杠上开花的背信冤狱整我、判我一年的不当,经吴俊才查明确是冤狱,乃透过协调,以“不执行”解决。吴俊才相对要求我任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我以叛乱案的褫夺公权六年也可就此不了了之,可证明所谓国民党法治,不过乃尔!乃同意。于是在出狱后第十一天(十二月一日),有了生平第一个正式职业。

  • 1977年四十二岁。与 Martha 同居。做土木包工。坚辞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职务,主任蔡维屏不肯放人。我感觉是:“那次短暂的‘副研究员’,就好像一个人上街买菜,突然被抓去当兵,他一有机会,必然要开小差,还回去买菜一样。”最后,“在中心我待了十三个月,但是全部上班的时间,不到十三个小时。不但拒绝研究,也拒绝讨论拒绝听演讲会拒绝签到、拒绝请领书报,最后拒绝领薪水。”
  • 1978年四十三岁。做土木包工。吴俊才自萨尔瓦多返台,亲到我家,同意我辞职,但邀我去“中央日报”任主笔,再准备接任总主笔,我笑著说:“我不会给国民党做打手的,谢谢老师啦!”
  • 1979年四十四岁。六月复出,出版“独白下的传统”,并在“中国时报”写专栏。出版“李敖文存”、“李敖文存二集”。
  • 1980年出版《李敖全集》,同年5月6日与台湾著名影星胡茵梦结婚,但三个月后便火速离婚。替萧孟能的前妻朱婉坚打抱不平,却被萧孟能控告其侵占财产,李敖被判有期徒刑(一说是被人诬告,李敖声称是是国民党介入司法对他政治迫害)胡茵梦受国民党唆使,做斗李敖秀,我在八月二十八日通知胡茵梦离婚。胡茵梦一方面招待记者宣告她对李敖的恨,一方面离婚第二天向李敖哭著诉说她的爱;一方面作证头一天告诉我报上登她骂李敖的话是乱写的、很没有斟酌的、太过分的,一方面作伪证时,又照旧太过分的很没有斟酌的乱说不误。 8月10日再度因案入狱半年。
  • 1981年四十六岁。八月十日再度入狱。入狱前我写道:

首先是舆论对我的封锁,“中国时报”的高信疆,终于受到压力,要她在国民党全会期中,停刊我的文字一星期。于是,在“美丽岛事件”前四天,我写信向高信疆辞去专栏,一方面多谢他“这半年来对我的道义支持”,一方面抗议某方“直接间接扼杀异己的言论,究竟要闹到什么地步才同归于尽?”   舆论封锁以后,接著是舆论的斗臭,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鼓动胡茵梦表演“大义灭亲”,各路人马为了嫉忌李敖、斗臭李敖,居然认同了胡茵梦这种连共产苏联、纳粹德国都怂恿不出来的离奇模式,居然不警觉胡茵梦的“不义灭夫”行为是“违背善良风俗”的、“违反公秩良序”的,甚至与他们“复兴中华文化”的目标绝不兼容的,这种“打倒李敖统一战线”,不是太邪门了吗?

在舆论的一片杀伐之声里,国民党“中央日报”带头以专论攻击我,省政府“新生报”干脆漫画骂我是狗。...统计各报的新闻处理,是以三十比一的比例进行的。不但使我只有三十分之一的“公平”,并且一律拒绝按照他们的“出版法”、他们的“中国新闻记者信条”给我更正。

当“疾风”杂志系统,鼓噪在中泰宾馆之外的时候,眼看而来的,就是对异己法律上面的斗倒;当“疾风”杂志系统,乃至“黄河”杂志系统,鼓噪在高等法院内外的时候,眼看而来的,同样是对异己“政治问题,法律解决”。于是,在选举前夕,在李敖“千秋评论”杂志执照拿到后一个多月,高等法院就快马加鞭的判我有罪。

在入狱前十六天,认识汝清,同居十六天。汝清是我不认识的某个留学生的新婚夫人,这是我生平第二次和有夫之妇私通(第一次是我二十八岁时候,和一个我不认识的流氓的太太),我真正做到了罗素“婚姻与道德”名著的境界。在这一两年里,在我床上,虽然不乏歌星解带、空姐横陈,但对我却是“目中有色,心中无色”。汝清却是一个例外(在我一生中,张敏英是最令我作梦的女人、君若是最慧*多才的女人、尚勤是最有幽默感的女人、海蒂是最美丽的女人、小蕾是最可爱最令我怀念的女人、Martha 是最好的女人、胡茵梦是最风华绝代的女人、汝清是最惹我怜爱的女人。在正规之外,我一生中只有过五次和妓女在一起,并调查妓女生活,我是主张灵肉一致的人,我不喜欢没有爱情的性行为,我觉得我在这一方面,比一般人高得太多了)。

  • 1982年2月10日出狱后被平反。李敖并循法律程序反击,萧孟能两次入狱,最后被迫离开台湾。
  • 1982年四十七岁。入狱后即开始每月出版一册“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一直不断。二月十日出狱,发表有关司法黑暗、监狱黑暗文字,并陆续为许多冤狱抱不平,引起行政院院会、中外舆论、电视、立法院以被迫害者的重视。在国民党立委温士源疾呼阻止李敖英雄形象流传后一周,新竹少年监狱即发生空前大暴动。

出狱后大量为党外杂志写文章,公论所在,蔚为重镇。“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四月二十五日,党外人士为我在紫藤庐祝寿,虽然许荣淑等监邀,我不肯露面。六月出版“三情之书”──“李敖的情诗”、“李敖的情书”、“李敖的情话”。八月二十八日起,实行“隐而不退”。

  • 1983年四十八岁。继续每月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二月一日出版“李敖全集”第七册、第八册。八月至十一月另出版“李敖千秋评论号外”三册,全年密集写作,生平仅见。
  • 1984年四十九岁。继续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其中第一期、第十一期、第十六期、第二十二期、第二十六期、第二十七期、第二十八期、第三十二期、第三十四期、第三十六期、第三十八期、第三十九期均遭查禁)。一月起,又加出“万岁评论丛书”(其中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第八期、第九期、第十期、第十一期、第十二期均遭查禁)。每月一册,与千秋评论错开出版,等于两个月刊或一个半月刊。另为“政治家”主持专栏、任“自由时代”总监,鼓动风潮,造成时势。三月六日,美国 James T.M. Pan 写信说:“台湾一千八百万人口,但自海外看岛内,全岛只有李敖一人而已!现在如此,将来在历史上更加如此,这是中外正义之士的一致看法。”总之,我生平侠骨柔情、敢说敢做,多少年来,一直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独行其是,而不在乎小人们争言其非。我是顽童、是战士、是英雄、是善霸、是文化基度山、是社会罗宾汉、是痛恨国民党和伪君子的第一真人,中国有史以来,没人能像我这样集正义、力量、勇气、真诚、血性、智慧、博学和活泼于一身的人了。有李敖在,是中国人之光,岂止一千八百万而已,有朝一日,历史将为我作证。
  • 1985年五十岁。最高法院平反四年前冤狱。继续出版“李敖千秋评论丛书”(其中第四十期被查禁)和“万岁评论丛书”(其中第十三期、第十四期、第十五期、第十六期、第十七期均遭查禁),在国民党疯狂查禁政策下,事实上,连残余的没禁的,也难以正常上市。员警、特工之流威胁售书小贩说:“反正凡是有李敖两个字的书就不要卖!”所以处境是苦撑待变,备极艰辛。
  • 1991年五十六岁。二月二十七日,创办一张四个版的“求是报”,至八月二十日,一共出了一百八十七天。六月,出版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十一月一日,创办“李敖求是评论”月刊,共出版六期。
  • 1993年获聘为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教授中国思想史等课程...
  • 1996年开始在真相电视台开讲“李敖笑傲江湖”节目,因批评时政,成为电视媒体焦点。
  • 2000年代表新党参加竞选中华民国总统,却于投票日数日前宣布支持另一个候选人宋楚瑜。
  • 2004年再度进军政坛,以无党籍身份参加2004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获得当选。
  • 2005年赴大陆展开“神州文化之旅”。

文坛成就

李敖的作品以专题历史研究最为著名。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了《胡适评传》、《蒋介石研究》、《蒋介石评传》、《孙中山研究》、《国民党研究》以及《中国性研究》等,全部收录于《李敖大全集》。

著作列表显示 ▼

  • 《李敖大全集》,收录了其大部分著作。
  • 《胡适评传》
  • 《蒋介石研究》
  • 《蒋介石评传》(与汪荣祖合著)
  • 《北京法源寺》
  • 《上山?上山?爱》
  • 《李敖回忆录》
  • 《李敖快意恩仇录》
  • 《祸台五十年》
  • 《传统下的独白》
  • 《独白下的传统》
  • 《中国命研究》
  • 《中国性研究》
  • 《中国近代史新研》
  • 《蒋经国研究》
  • 《民进党研究》
  • 《历史与人像》
  • 《孙逸仙与中国西化医学》
  • 《教育与脸谱》
  • 《上下古今谈》
  • 《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
  • 《文化论战丹火录》
  • 《忘了我是谁》(李敖填词的民歌,由王海玲演唱)

千秋评论丛书

  • 第1期“千秋?冤狱?党”(1981年9月)
  • 第2期“敌人?坐牢?鬼”(1981年10月)
  • 第3期(奇情?上吊?血)(1981年11月)
  • 第4期“自由?党外?蚕”(1981年12月)
  • 第5期“霸王?骆马?人”(1982年1月)
  • 第6期“神仙?老虎?狗”(1982年2月)
  • 第7期“勇气?脚镣?针”(1982年3月)
  • 第8期“侠骨?情诗?箭”(1982年4月)
  • 第9期“预官?雏妓?走”(1982年5月)
  • 第10期“文星?围剿?卖”(1982年6月)
  • 第11期“放火?放水?逃”(1982年7月)
  • 第12期“牛刀?警察?抓”(1982年8月)
  • 第13期“战斗?禁书?K”(1982年9月)
  • 第14期“暗杀?大腿?抱”(1982年10月)
  • 第15期“旧案?新党?兔”(1982年11月)
  • 第16期“政治?女人?蛇”(1982年12月)
  • 第17期“毛坑?石头?反”(1983年1月)
  • 第18期“大头?小人?影”(1983年2月)
  • 第19期“脱轨?美感?屁”(1983年3月)
  • 第20期“将军?战犯?腰”(1983年4月)
  • 第21期“粗心?细姨?毛”(1983年5月)
  • 第22期“老儿?小儿?病”(1983年6月)
  • 第23期“禁禁?禁禁?禁”(1983年7月)
  • 第24期“枪毙?棒喝?他”(1983年8月)
  • 第25期“铜像?嘴脸?戏”(1983年9月)
  • 第26期“钞票?肚皮?尿”(1983年10月)
  • 第27期“大使?老鼠?怕”(1983年10月)
  • 第28期“活爸?死爸?黑”(1983年11月)
  • 第29期“黑猫?白猫?喵”(1983年12月)
  • 第30期“乌龟?王八?绿”(1984年1月)
  • 第31期“美腿?丑腿?脱”(1984年2月)
  • 第32期“泰山?泰水?命”(1984年3月)
  • 第33期“狗屎?狗屁?诗”(1984年4月)
  • 第34期“不老?不死?尸”(1984年5月)
  • 第35期“手下?下手?快”(1984年6月)
  • 第36期“叛国?亡国?洗”(1984年7月)
  • 第37期“有奶?没奶?娘”(1984年8月)
  • 第38期“鸡嘴?鸭嘴?变”(1984年9月)
  • 第39期“流芳?遗臭?驴”(1984年10月)
  • 第40期“涨价?涨价?买”(1984年11月)
  • 第41期“鸭子?鸭子?宰”(1984年12月)
  • 第42期“真牌?假牌?赢”(1985年1月)
  • 第43期“五十?五十?易”(上册)(1985年2月)
  • 第43期“五十?五十?易”(下册)(1985年3月)
  • 第44期“同志?同志?杀”(1985年4月)
  • 第45期“江东?江东?飞”(1985年5月)
  • 第46期“和尚?和尚?施”(1985年6月)
  • 第47期“青眼?白眼?看”(1985年7月)
  • 第48期“印印?印印?印”(1985年8月)
  • 第49期“历史?历史?吹”(1985年9月)
  • 第50期“出出?出出?出”(1985年10月)
  • 第51期“自大?自大?狂”(1985年11月)
  • 第52期“国库?黄金?搬”(1985年12月)
  • 第53期“张三?李四?告”(1986年1月)
  • 第54期“大的?小的?要”(1986年2月)
  • 第55期“活人?死人?骗”(1986年3月)
  • 第56期“新党?新党?拉”(1986年4月)
  • 第57期“火把?火把?烧”(1986年5月)
  • 第58期“时间?时间?表”(1986年6月)
  • 第59、60期“五年?五年?难”(1986年7月)
  • 第61期“旧仇?新恨?说”(1986年8月)
  • 第62期“急救?救急?打”(1986年9月)
  • 第63期“通缉?通缉?症”(1986年10月)
  • 第64期“棺材?棺材?书”(1986年11月)
  • 第65期“半坐?半立?笑”(1986年12月)
  • 第66期“自反?自反?缩”(1987年1月)
  • 第67期“千秋?万岁?合”(1987年2月)
  • 第68期“流氓?流氓?拜”(1987年3月)
  • 第69期“公道?公道?争”(1987年4月)
  • 第70期“上诉?上诉?上”(1987年5月)
  • 第71期“外交?性交?交”(1987年6月)
  • 第72期“用心?用脑?骑”(1987年7月)
  • 第73期“动口?动手?捉”(1987年8月)
  • 第74期“抗议?抗议?站”(1987年9月)
  • 第75期“屁眼?屁眼?放”(1987年10月)
  • 第76期“经国?经国?错”(1987年11月)
  • 第77期“凉水?凉水?浇”(1987年12月)
  • 第78期“学良?立人?翻”(1988年1月)
  • 第79期“沈冤?沈冤?探”(1988年2月)
  • 第80期“皇帝?皇帝?末”(1988年3月)
  • 第81期“六月?六月?雪”(1988年4月)
  • 第82期“明星?明星?悔”(1988年5月)
  • 第83期“私生?私生?课”(1988年6月)
  • 第84期“孤寒?孤寒?你”(1988年7月)
  • 第85期“心锁?心锁?开”(1988年8月)
  • 第86期“老蒋?小蒋?疯”(1988年9月)
  • 第87期“起点?终点?跑”(1988年10月)
  • 第88期“救星?救星?裸”(1988年11月)
  • 第89期“烈士?烈士?绞”(1988年12月)
  • 第90期“滥杀?滥杀?双”(1989年1月)
  • 第91期“良币?劣币?逐”(1989年2月)
  • 第92期“老大?老二?欲”(1989年3月)
  • 第93期“七爷?八爷?九”(1989年4月)
  • 第94期“老贼?老贼?选”(1989年5月)
  • 第95期“登辉?登辉?跪”(1989年6月)
  • 第96期“马上?马屁?马”(1989年7月)
  • 第97期“大过?小过?饶”(1989年8月)
  • 第98期“祖坟?祖坟?挖”(1989年9月)
  • 第99期“暴君?暴民?完”(1989年10月)
  • 第100期“一百?一百?期”(上册)(1989年11月)
  • 第100期“一百?一百?期”(下册)(1989年12月)
  • 第101期“迷路?迷路?迷”(1990年1月)
  • 第102期“拥戴?拥戴?丑”(1990年2月)
  • 第103期“台独?湘独?厌”(1990年3月)
  • 第104期“怪事?怪事?蛊”(1990年4月)
  • 第105期“大化?小化?化”(1990年5月)
  • 第106期“裤子?裤子?没”(1990年6月)
  • 第107期“偕小?偕大?羞”(1990年7月)
  • 第108期“英九?英九?耻”(1990年8月)
  • 第109期“盼盼?盼盼?盼”(1990年9月)
  • 第110期“臭屎?臭屎?堆”(1990年10月)
  • 第111期“胡适?胡适?擦”(1990年11月)
  • 第112期“自己?自己?掏”(1990年12月)
  • 第113期“求是?求是?报”(1991年1月)
  • 第114、115期“关公?关公?头”(上册)(1991年2月)
  • 第114、115期“关公?关公?头”(下册)(1991年3月)
  • 第116期“断头?断头?台”(1991年4月)
  • 第117期“脱党?脱党?秀”(1991年5月)
  • 第118期“性爱?性爱?痛”(1991年6月)
  • 第119、120期“十年?十年?停”(上册)(1991年7月)
  • 第119、120期“十年?十年?停”(下册)(1991年8月)

万岁评论丛书

  • 第1期“万岁?万岁?万万岁”(1984年1月)
  • 第2期“你的?我的?他妈的”(1984年2月)
  • 第3期“放屁?放屁?真放屁”(1984年3月)
  • 第4期“错了?错了?割错了”(1984年4月)
  • 第5期“鸟官?鸟人?鸟政府”(1984年5月)
  • 第6期“主流?乱流?不入流”(1984年6月)
  • 第7期“放大?放大?再放大”(1984年7月)
  • 第8期“白水?白水?白开水”(1984年8月)
  • 第9期“狗头?狗头?狗头税”(1984年9月)
  • 第10期“风景?风景?杀风景”(1984年10月)
  • 第11期“中委?中委?中常委”(1984年11月)
  • 第12期“喇叭?喇叭?吹喇叭”(1984年12月)
  • 第13期“打炮?打炮?别打炮”(1985年1月)
  • 第14期“江南?江南?哀江南”(1985年2月)
  • 第15期“告状?告状?告洋状”(1985年3月)
  • 第16期“魔王?魔王?牛魔王”(1985年4月)
  • 第17期“大便?小便?大小便”(1985年5月)
  • 第18期“革命?革命?反革命”(1985年6月)
  • 第19期“奴才?奴才?骂奴才”(1985年7月)
  • 第20期“殉国?殉国?谁殉国”(1985年8月)
  • 第21期“逃兵?逃兵?逃兵罪”(1985年9月)
  • 第22期“新装?新装?倚新装”(1985年10月)
  • 第23期“口头?口头?口头禅”(1985年11月)
  • 第24期“头大?头大?两头大”(1985年12月)
  • 第25期“辫子?辫子?剪辫子”(1986年1月)
  • 第26期“屁股?屁股?翘屁股”(1986年2月)
  • 第27期“小人?小人?打小人”(1986年3月)
  • 第28期“同性?同性?同性恋”(1986年4月)
  • 第29期“发作?发作?大发作”(1986年5月)
  • 第30期“三毛?三毛?雷三毛”(1986年6月)
  • 第31期“伏虎?伏虎?伏虎功”(1986年7月)
  • 第32期“自由?自由?自由神”(1986年8月)
  • 第33期“台湾?台湾?台湾人”(1986年9月)
  • 第34期“下部?下部?相下部”(1986年10月)
  • 第35期“祝寿?祝寿?祝倒寿”(1986年11月)
  • 第36期“颜色?颜色?还颜色”(1986年12月)
  • 第37期“娘娘?娘娘?玩娘娘”(1987年1月)
  • 第38期“埋单?埋单?要埋单”(1987年2月)
  • 第39期“肚皮?肚皮?一肚皮”(1987年3月)
  • 第40期“羊头?羊头?挂羊头”(1987年4月)

以及其他数十册著作,论及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大部分收录于《李敖大全集》。

李敖的作品以文字尖锐、不留情面著称。如其散文以及评论文章等,往往引起争议。例如曾评价余光中“文高于学,学高于诗,诗高于品”、“一软骨文人耳,吟风弄月、咏表妹、拉朋党、媚权贵、抢交椅、争职位、无狠心、有狗肺者也”,并认为其言论粉饰了蒋介石当政时期国民政府的专制行为,这些措词严厉的评价在学界和民间都有各种不同的反应。

喜欢调侃也是李敖文风的重要特色,李有时也比较幽默,如曾引用英国的首相迪斯雷利讲过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三种谎话,他说谎话有三种,谎话,可恶的谎话,统计学”来挤兑统计学的应用。

包含胡适的某些学者,认为李敖喜欢“借题发挥”,李曾引《朱熹语录》,继而发挥说说宋朝的军人“骄惰不堪用”,骄兵悍将又懒惰,又不能打仗,“岳飞恃才不自晦”。

李敖在自我评价方面显得狂傲不羁。李敖曾经表示自己包揽“五百年来文坛前三名”,又多次暗示自己是鲁迅的接班人,亦表示过只佩服自己(“要找我佩服的人,我就照镜子。”)。这种态度引起了部分民众的不满,他们认为李在文坛上的成就一般,不能跻身二十世纪的大家行列,更不要说与鲁迅相提并论了。再如,李敖曾于2000年自我炒作称“其小说《北京法源寺》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但实际上,诺奖只要大学文科副教授、讲师就可以提名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了,也从不公布每年有哪些作家获得提名。有许多学术论坛的网友就认为李敖采用这种娱乐圈的低俗炒作手法,不配做一个文人。(附注:李敖于2006年接受大陆环球时报的采访时,则表示诺贝尔奖入围的资格很低,但由于是西方国际强权影响下的一个产物,要迎合西方的主流价值,不是公平的竞争,同时也表示“目前真正以中国人身份和中文作品得奖的还没有。”1[1])

思想倾向

对李敖思想的评价,民间的看法差异很大。思想上,有人认为李受到胡适的影响。如台湾新生代评论家杨照指出:“李敖以不宽容来见证社会的不宽容,而因为不宽容而逼出一个天才李敖,而种种的阻难见证的是李敖在搜集比对资料上,近乎不世出的才份与功力。李敖却把工夫拿来搜罗比对判证当代的政治资料,从而断出许许多多或骇人听闻或不堪闻问的权力内幕来。”有句名言“世上最强有力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立的人!”

2005年李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表示希望中国大陆逐步走向“成熟”的、自由和民主的现代社会。他一方面规劝在中国大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加自信的扩大言论自由和接受舆论监督,另一方面他也劝导中国大陆的民众在处理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矛盾时采取“温和”和“非对抗性”的博弈方式。李敖的这种政治主张,部分中国大陆人士认为这是他一贯坚持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及追求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体现。

政治生涯

政治上,李敖长期反对国民党在台湾的独裁专政,支持民主自由。对于两岸问题,李敖支持两岸统一,认为两岸统一最符合台湾的根本利益。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期间,他曾公开支持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

李敖虽于2004年以该选区最低票当选立法委员,李敖在台湾和大陆持续发挥影响力。

社会活动

李敖在僧众陪同下游览法源寺李敖目前担任台湾、香港的一系列电视政论节目的嘉宾、主评,针贬时弊。社会上反应不一,台湾往往把他视为甘草人物,而大陆的年青人中则有不少人把将他视为权威。但是,也有人则对他嗤之以鼻,认为李的言论千篇一律,而且过于注重个人的恩怨。其晚期的一些作为也颇受争议。除了对台湾政治心直口快的批判,引致许多泛绿者的不满以外,对马英九的批评与对宋楚瑜的维护,让他在泛蓝阵营中也遭致不少反对。他对同性恋者与新加坡的不友善谈话,虽然在台湾知名度因此暴增,却也引起不少反感。

2005年9月19日李敖赴大陆展开“神州文化之旅”,行程包括香港、北京和上海。过程中,分别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进行了演讲,自认为演讲的目的在于向大陆人民“播撒自由主义的种子”(李敖自身属不属于自由主义者,就有很大的争论)。虽然此行程受到了香港与台湾媒体普遍的重视,但是李敖的演讲在大陆并没有得到官方媒体的详细报导和直播。但其演讲稿以及演讲视频借助因特网而得到了极其广泛的传播。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养生保健网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