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养生保健网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
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医嘱。
[1]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据现代研究.青梅或梅子汁。乌梅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因此,需要长期服用排钾性利尿药者宜食之;梅子中国含儿茶酸能促进肠蠕动,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梅子中含多种有机酸,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梅子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颜色较黑,亦做成乌梅汁。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体外实验表明:乌梅水煎液(1:1)对炭疽杆菌、白喉和类白喉杆菌、枯草杆菌、葡萄球菌(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肺炎球菌皆有抑制作用, 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也有效,而对甲或乙种链球菌无作用.50%煎液(纸片法)对百日咳杆菌和脑膜炎球菌作用最强, 对肺炎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作用中等,对牛型布杆菌和白喉杆菌也有作用, 而对流感杆菌和绿色链球菌无作用.10%煎液(平板法)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乌梅乙醇浸液对一些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皆有显著抗菌作用.乌梅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有较强作用.水浸液1:80(2倍稀释法)能抑制巴氏杆菌的生长.
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的作用也有不同的报告,可能与药物的产地、制备方法、菌株不同有关.
乌梅的抑菌作用与其制剂呈酸性有一定关系, 如将其制剂调至中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强度约可减弱一半.
实验表明:乌梅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菌、絮状表皮癣菌等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有效浓度分别为 1:160、1:320、1:480.
体外实验表明:乌梅对人子宫癌细胞JTC-26株的抑制率在90%以上.
小鼠免疫特异玫瑰花试验表明: 乌梅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乌梅干中所含之柠檬酸,在体内能量转换中可使葡萄糖的效力增加10倍, 以释放更多的能量消除疲劳;乌梅可使放射性90Sr尽快排出体外,以达到抗辐射目的;乌梅干能使唾液腺分泌更多的腮腺激素, 腮腺激素有使血管及全身组织年轻化的作用;乌梅并能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有美肌美发效果;尚有促进激素分泌物活性, 从而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乌梅有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消化液的作用;亦有显著的整肠作用,促进肠蠕动,消除炎症;同时又有收缩肠壁的作用, 因而可以用于治疗腹泻.
1、止渴
乌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来治疗口渴多饮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热病口渴、咽干等。夏天可用乌梅煎汤作饮品,能去暑解渴。
2、止咳
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而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症,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对实证要慎用。
3、止泻
乌梅能涩肠止泻痢,可用于脾虚久泻、久痢或大肠滑泻不止甚至脱肛不收。近年有人用《伤寒论》中的乌梅丸作基本方加减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4、止痛
一能安蛔止腹痛。蛔虫得酸则伏,用乌梅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可治疗胆道或肠道蛔虫引发的腹痛、呕吐甚至四肢厥冷。二能活血止瘀痛。乌梅可软化骨刺,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而疗足跟痛。取乌梅200克,加水2000毫升煎40分钟,过滤去渣,加食醋200毫升,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泡足跟,每晚1次,每次1小时左右(药液可重复加热使用)。
5、止血
乌梅炒炭可疗便血、崩漏属虚证者。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重用炒乌梅至30克配人参、茯苓、木瓜、赤石脂、禹余粮等煎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血尿、蛋白尿经久不消者,在辨证方中加入乌梅炭、蝉蜕各6~10克功效显著,这与实验证明乌梅可助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强肾小管重吸收精微物质的能力等功能有关。
果实含枸橼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和延胡索酸(fumaric acid)总酸量约4%-5.5%,以前两种有机酸的含量较多。还含5-羟甲基-2-糠醛(5-hydroxymethyl-2-furaldehyde),为无色油状物。所含挥发性成分,主要有苯甲醛(benzaldehyde)62.40%,4-松油烯醇(terpinen-4-ol)3.97%,苯甲醇(benzyl alcohol)3.97%和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4.55%。乌梅仁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约0.5%,而梅仁含约4.3%。另有报道乌梅中还含苦味酸(picric aci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品汇精要》:梅,木似杏而枝干劲脆,春初时开白花,甚清馥,花将谢而叶始生,二月结实如豆,味酸美,人皆啖之。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乌梅,以盐淹暴干者为白梅也。
2.《随息居饮食谱》:梅,生时宜蘸盐食,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以小满前肥脆而不带苦者佳。多食损齿,生痰助热,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未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汛期、产前、产后、痧痘后并忌之。
3.《药性赋》:乌梅主便血疟痢之用。
4.《本草备要》:乌梅涩肠敛肺,酸涩而温。
乌梅1.《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2.《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3.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4.盂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5.《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6.《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7.《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渴,虚劳瘦赢,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8.《用药心法》:收肺气。
9.《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10.《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11.王好古:乌梅,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12.《纲目》: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惟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NI方中用者,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医说》载曾鲁公痢血百余日,国医不能疗,陈应之用盐水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庄肃公亦痢血,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即敛,得寒则止,得苦则涩故也。
13.《本草经疏》: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
14.《本草新编》: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15.《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胃筋骨湿热,收敛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症则不及也。但肝喜散恶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气,且于诸症初起切忌。
①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纲目》)
②治久痢不止,肠垢已出: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分二服。(《肘后方》)
③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黄连一升,乌梅二十枚(炙燥)。并得捣末,蜡如棋子大,蜜一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补缺肘后方》,即《圣惠方》乌梅丸)
④治痢兼渴:麦门冬三两(去心),乌梅二大枚。上二味,以水一大升煮取强半,绞去滓,待冷,细细咽之,即定,仍含之。(孟诜(必效方》)
⑤治便痢脓血:乌梅一两,去核,烧过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济总录》)
⑥治大便下血不止:乌梅三两(烧存性),为末,用好醋打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济生方》)
⑦治?便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纲目》)
⑧治妇人血崩:乌梅烧灰,为末,以乌梅汤调下。(《妇人良方》)
⑨治消渴,止烦闷: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去滓,临卧时服。(《简要济众方》)
⑩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乌梅十四个,辣五合。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梅师集验方》)
⑾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
⑿治蛔虫上行口鼻:乌梅肉噙之,或煎汤饮自下。(《日用本草》)
⒀治伤寒下部生匿疮:乌梅肉二两,炒令燥,捣细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石榴根皮汤下十丸。(《圣惠方》)
⒁治劳疟劣弱者:乌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握,甘草三寸长,生姜一块。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七合,温服。(《本草图经》)
⒂治一切疮肉出: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刘涓子鬼遗方》)
⒃治咽喉肿痛:乌梅一两,双花二两,雄黄四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一钱。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咽下,日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⒄治化脓性指头炎:乌梅肉加适量的食醋研烂,或用乌梅二份,凡士林一份,制成乌梅软膏外敷,每日上药一次。此方对脉管炎所引起的指(趾)头溃疡也有效。(《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⒅治小儿头疮,积年不差: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4]
取该品最粗粉约4g〔 同时另取该品粉末测定水分〕,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 精密加水 100ml,加热回流 4小时,放冷,滤过,收集续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20ml,加水至80ml,照电位滴定法(附录Ⅷ A),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 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6.404mg 的枸橼酸(C6H8O7)。
该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有机酸以枸橼酸(C6H8O7)计,不得少于15.0%。
乌梅是药食同源的制品,是青梅经过加工后的中药材之一,其性温,味酸涩,有生津、止渴、敛肺、涩肠、安蛔虫等功效,可治疗肺虚久咳,口干烦渴,痢疾,慢性腹泻,胆道蛔虫等病症。五月中旬,当梅果约八成熟时(果色由青绿转青黄色)即可采摘,将采摘的青梅按大、小分开,均匀地分别放入备好的焙炕中,用木炭作燃料,先以60℃左右的温度烘烤1小时,再以50℃左右的微火烘烤24小时,然后取出并小心翻动,以不翻破果皮为妥。放置一天后再置于炕中仍以50℃左右的微火烘烤24小时,直至梅果肉起皱缩,呈棕褐色为止。要使乌梅成品乌黑,可将已烘干的乌梅堆放3-5天,颜色就会逐渐转黑,也可在炭火中加入少量油松柴,使烘烤产生的黑烟起到熏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当用炉火焙烤时,不宜用煤作燃料,以免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产品。
乌梅除作药用外,把乌梅加工成乌梅汁,汤色近赤黑,其功效与乌梅相同。北京产的桂花乌梅汤是很有名的夏季健康饮料,用软包装或易拉罐包装的产品在国内外十分畅销。
组成:乌梅肉、川楝子各40克,川椒、黄连各20克,生大黄10克。
功用:安蛔杀虫,解痉止痛,消炎排虫。
主治:胆道蛔虫症。症见:上腹部阵发性钻顶样疼痛,恶心呕吐,呕出蛔虫或黄色苦水。伴体倦乏力,舌质红,脉弦紧。
乌梅方解:方中乌梅味酸能安蛔;川楝子、川椒苦辛杀虫,理气上痛;以黄连清热解毒,除湿,加生大黄通腑泻下,以排虫体;据药理研究证实,乌梅、川椒、川楝子有麻痹蛔虫,制其蠕动的作用。乌梅、大黄合用,能加强胆囊收缩功能,促进和增加胆汁分泌。黄连有较强的抗菌效果,能预防和治疗胆系感染。全方具有安蛔杀虫、解痉止痛、消炎排虫之功。
点评:乌梅胶囊是在《金匮要略》乌梅丸基础上筛选药物,改变剂型制成的。前人认为:虫由湿生,“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乌梅胶囊药源充足,服用方便,效果确切,无副作用,便于推广。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病102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7岁。治疗后,全部缓解出院。疼痛消失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72小时,发热及白细胞升高者均在3天恢复正常;服药量最少6克,最多45克;住院天数最短1天,最长7天,药后排出蛔虫者36例。
版权所有:养生保健网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1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