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养生 > 名人养生 > 详细内容
荀子:由心善向心智
发布时间:2020/11/15  阅读次数:236  字体大小: 【】 【】【

  

      外用儒术济世,内以黄老修心,今日管理者,不可不看“荀子”。  
  道教讲究,老子的“长生久视”,理想中所追求的是“长生不死”,“长生不老神仙境界”。荀子虽然属于儒家,可是,他也认可这个“长生”的主张。他自己的修持也不错,相传活了120左右岁。
  有人要问,真的活了那么长吗?这个问题让很多人纠结过,司马迁、刘向、汪中都想过这个问题。近代的梁启超也想过这个问题的真伪。晚年的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讲学的时候,曾经把这个问题,讲给了自己的胞弟梁启雄。从25岁起,梁启雄用去了大半生的时间考证《荀子》,写了《荀子简释》,在年谱里,他确定了荀子的高寿。据梁启雄考证,荀子同时代的人里,120左右的老人,当时,全国大概有3000位,数字可不小。
  战国时,上寿120,中寿100,下寿80。后来,人们把标准向下调低了20岁,可见,长生的梦想是越来越远了。
  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家们,他们的思想都有个核心,孔子的核心是个“仁”,孟子的核心是个“义”,庄子的核心是个“心”,荀子的核心则是个“礼”。为什么,荀子看起来更加的保守呢?其实不然。孔子的时代,礼崩乐坏,如何恢复人间正常的秩序呢?孔子想到了做减法,回归“郁郁乎”的周礼,结果,他老人家失败了。
  孟子与庄子虽然主张不同,但是,都是理想主义者,一个要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王国,一个要出世间建立理想的王国,结果都是失败了。
  荀子则很成功,是个讲求实操的入世者。
  要说,荀子早年间,15岁的时候,游历齐国,跟当红的孟子有过数面之缘,估计也有过几句“机锋闪电”,可惜,他级别不够,没有能人孟老夫子的法眼。随后的22年中,荀子不得志,在野读书,做了那个时代的看客。他的经验告诉他,单纯的好思想是不够的,要相信“理智”,著名学者徐复观总结,荀子是在回归“经验主义”,人间需要“礼”的约束。
  近代谭嗣同讽刺,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都是荀子的“乡愿”,这是过激了。要知道,荀子不只影响了中国人,也影响日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正是他的“经验主义”。在现代的商业竞争中,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智慧。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首富堤义明,曾经拥有日本六分之一的土地,他就是《荀子》的信徒,一生精度《荀子》,成就了他的企业家梦想。
  “由心善向心智”,这是荀子对于追求财富者最有益的教诲。
  要了解荀子,必须知道他的性格。他的一切言论主张,皆立足于感官所能得到的经验范丽之内。为感官经验所不及的,他便不寄与信任。《儒效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看《论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很重视知识,可是没有在见和闻上分轻重,荀子则不然。他以为闻不如见,在经验认识上,荀子更深入更偏执更彻底。他接着还说,“行之,明也”,更加明了,他很像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的态度,这也足以说明他经验主义的性格。
  外用儒术济世,内以黄老修心,今日,富贵之家,管理者们,不可不看《荀子》。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养生保健网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