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养生 > 名人养生 > 详细内容
常道护持“人间佛教”
发布时间:2020/11/15  阅读次数:139  字体大小: 【】 【】【

  

    时来顽石皆成佛,运去名山竞少僧。民国期间,张大干感慨摩崖石刻经受的风雨磨劫,泼墨恣意,张扬他对中古美学和佛学没落的悲恸。即使。你不是出家的高僧或在家修行的居士大德,见到听到想到中古佛教文化遗存的断井颓垣,也会为之惋惜。
  京西古刹潭柘寺,古时候,有个说法,有名气的比丘三千,没名气的僧众无数。还有说法,当年,寺庙周围一百多个村落耍为其运送道粮。尽管如此,信众们斋饭使用常常不够。可见,当肘的香火鼎盛,僧俗两届场面之大之广。现今,潭柘寺里的出家师父已经寥寥数人,慈悲清静,依然坚守着1700多年的道场,护持佛教文化。
  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军师姚广孝,忽必烈皇帝的女儿妙严法师,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真可大师,都曾经在此修行。《大智度论》里说,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文,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如果,没有僧伽们开示,那么,凡俗之人如何契入,更如何品尝佛法智慧的甘露呢?潭柘寺的住持常道法师,愿意广结善缘,和谐共荣,护持人间佛教。
  
  禅是禅,茶是荼
  来到了常道法师的办公室,分宾主落座,寒暄过后,他泡茶给来访者,洗茶泡茶之余,先开始拉拉话。听口音,老法师是山西人。普通信众或者在家,因为吃素的原因,多喜欢吃茶,边吃茶边聊公案典故之类,论道打趣。访者询问,这样就是传说中的“禅茶一味”吗。
  从门八者,不是家珍。常道法师哑然一笑,转过脸,笑云,“禅就是禅,茶就是茶。”本来嘛,一者盘膝打坐,一者玉杯香茗,本来不是一回事。常道法师,解释说,唐宋时期,禅宗开悟金刚上师,为了接引信众弟子,广播净慧,故而,茶是传递禅意的媒体。现在,喜欢饮茶的人,多是为了养生,即使想借此学习佛道。一没有高僧大德直指心性,也没有教理教证作为后劲,岂不突然。
  禅宗有个公案,很有意思。德山棒,临济喝,赵州茶,云门饼,闻名天下。有个佛教信众,对德山棒喝非常有信心,带着自己的弟子一起。去参学德山,希望一棒一喝之间,能够开悟。师徒二人很幸运,见到了德山和尚。这信众,与德山皆不言语,忽然,他捡起德山和尚的禅杖,指了指自己的左胸,意思为指心性,德山即刻认可了。这信众的弟子,看了窃喜。这个不难。德山看他时,他也模仿师父形状,德山当即举棒便打,呵斥,那是你师父的心性,不是你的。故事大体如此,版本不同,略有出入,无非在说,拘泥形式,不知道背后的真谛,都是空洞徒然,也许增加的不是智慧,而是无明。
  
  与本焕和尚的因缘
  佛家,最重视师承。
  两位高僧,对于常道法师的教育最深,一位是他的业师国锋法师,一位是他的灌顶师本焕老和尚。能够得到本焕老和尚的传承,也是因为他的业师国锋法师。民国期间,本焕老在五台山常住,那时候,国锋法师还是位青年出家师父,负责典座,也就是寺院里负责大众饮食的法师。
  按照古代寺庙丛林的芳规,典座是方丈的八大执事,他们就是指五大堂口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寺院重要执事僧,包括: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名纠察)、维那(寺院监察)、典座(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堂负责人)及书记等。、各丛林根据自身的特点,所设的八大执事不尽相同,例如,当代有些丛林,接待云水僧人很少,云水寮形同虚设,工作多由客堂负责管理。但是,寺院经济发展,库房工作日显重要,因此,在八大执事中,取掉了寮元,增加了库头,仍是八位。
  正是因为这个因缘,常道法师跟随业师一起,去深圳参访了本老,得了本老的传承。国锋法师也是一位实证实修的高僧,眼见民国山河破落之时,入山苦行,一心不乱,大约30年在山西的山中,这对常道法师的教育很深,可惜,这位隐姓埋名的老法师前几年圆寂了。
  
  身在宫门好修行
  人生最难得到的就是闲暇,所谓,“暇满难得”,企业家们有闲暇,发愿力,有心护持人间佛教,常道法师深表赞叹。
  “身在宫门好修行”,常道法师随口说了一句谚语。
  可不是吗,《地藏经》属于大藏经的大集部,主要开显因果之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念邪毒,来世转入大铁围山中,阿鼻地狱,受无间之苦,可是,如果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来世则可转入富贵人家,得大福报,有了充分闲暇时间修学佛道。当然,修学佛道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暇满难得,世事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常道法师以为,只有了解了佛教的基本见解,知晓“四法印”等基本的佛学知见,才算真正开始了加功实行的初步。
  企业家,举高声自远,一人修习,便会带动周围的人们渐渐体会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观察古代大德的言传身教,教化心灵,让每个人心地光明,做个人格圆满的人。常道法师,感慨和发愿,希望为人间佛教和人心和顺作出自己的贡献。
  
  潭柘寺的历代高僧大德:
  华严和尚:
  潭柘寺,初建时称为“嘉福寺”,直到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问(696—697),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在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的赞助下,来到潭柘山以重修嘉福寺,后人称,华严和尚为“开山师祖”。
  华严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宗派创立于隋朝,以“法界缘起”为宗旨,强调“圆融无碍”是观察宇宙、人生的法门,也是认识的最高境界。此宗派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又称之为“法界宗”,因为宗派的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德号为“贤首”,故又称之为“贤首宗”。
  
  广慧通理禅师:
  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代表人物为出生于北京怀柔的广慧通理禅师开性(9岁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禅师为师),在朝廷资助下,花了十一年时间大规模整修扩建寺院。
  
  妙严大师: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因其父南征北战杀戮过多,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出家潭柘寺。她每日到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一阡观音”,年长日久。竞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两个深深的脚窝。至今,妙严大师跪拜的那块方砖仍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
  
  重臣姚广孝:
  明代是潭柘寺兴盛时期。
  首先,得益于明代重臣姚广孝,他是江苏苏州人,14岁出家为僧,他的法号为“道衍”。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作为侍从时姚中选。功成名就后,姚辞官到潭拓寺隐居修行。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
  他从潭柘寺的建筑中得到不少灵感。实际上,北京城的许多地方是依照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修建的。潭柘寺有“九门九关”,北京城有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阜成门、朝阳门、西直门、东直门、德胜门和安定门。在修建皇帝居住的紫禁城时,就是姚广孝仿照潭拓寺的庑殿顶。后来,姚奉旨主持编篡《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
  
  政禅师:
  明初,另一位外国僧人是来自东印度的底哇答思,8岁出家为尼。明洪武初年,随其师板的到达中国游历。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奉天门召见了底哇答思,后为妃子们讲经说法。她1428年来到北京,1435年来到潭柘寺,认为这里正是她理想的“西天佛国”,遂在寺院建造了一座庵堂,作为自己的终老之所。她资助修建寺院、救济附近百姓,深受寺僧、百姓的尊敬。她90岁圆寂,佛门尊其为“政禅师”。
  
  达观真可大师:
  明代,潭拓寺最著名的高僧当属“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达观真可大师,江苏吴江人,出家于苏州云岩寺。万历年间(1573年)达观北游京城,拜遍融、笑岩等佛学大师,深得真传。主要师从笑岩大师,他对佛教的各宗派采取了兼容并重的态度,广蓄博收,从而学识渊博。万历十七年,他在山西五台山呈兴寺整理《大藏经》,后完成于浙江余杭的径山,因而《大藏经》又称为《径山藏》。他在明代佛教界声誉极高,后人把他同莲池、藕益、憨山合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养生保健网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