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养生 > 名人养生 > 详细内容
庄子的养生心得
发布时间:2020/11/15  阅读次数:112  字体大小: 【】 【】【

  

    不论是朝三还是暮四,不论是对于猴子,还是对于人,很多事情看着纷繁复杂,但实际上都是一回事,只不过是换一个场景就另换一件新马甲而已。为了一件马甲是红还是黄,争得面红耳赤,伤和气不说,也不利于养生啊!
  读过《庄子》的人都知道,庄子是讲求修心的。在庄子那里,即使是一个做木头车轮的老汉,讲的也是得心应手。技艺是次要的,关键是心灵的反应。
  平常人的心,如没修炼到一定的程度,总会要受到外物的干扰的。关于这个,庄子借孔子之口,对世人很是谆谆教诲了一番。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泯。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同一个人,所处的外在环境不同,心境则很是不同。在赌博时,如果仅是以陶器瓦器作注,无论输赢,影响都不大,掷骰子时就会心无旁骛,发挥得即使不是超水平,至少也正常;以衣钩做赌注的时候就不同了,古时候,衣钩这东西,体积虽小,意义却大,就跟现代男人的手表一样,虽也有用,但主要是身份的象征。家里的银子,吃穿剩下的,就基本上都放在这里了。这么贵重的东西,一旦输出去,损失自是不小。因此。出手的时候定要小心翼翼:如果再豪赌一点,以金子做赌注,一旦输出去,倾家荡产都有可能。那么,下手的时候,心里定是忐忑不安的,水平能发挥多少,只能依天意了。
  “外重者内拙”,无论做什么事,包括我们的吃穿住行,只要心里有所顾虑,难免就要有所“拙”,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这影响不仅是庄子所鄙视的,也是现代人所不喜的,因为这即使没带来巨大损失,也会让人不快乐。
  佛家说,人生苦短,在本来就不长的人生历程里,何苦还要自寻烦恼?
  
  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人活在世上,最大的纷扰莫过于是非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好面子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否则孟子他老人家也就不用写“齐人之福”这样的故事来育人了。被人品头论足地说不是,一般的人都不会回以好颜色。可冷静下来仔细地想一想,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他人所说的是非是否就是真的是非?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说天空是蓝色的,这应该都说是。可这蓝却是相对的,如果站在月球上再看这“蓝天”,不过是透明的大气层,并没什么颜色。我们看见的蓝天不过是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才使天空呈现出了蔚蓝色。
  庄子在那么久远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道理,同样地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件事,这个故事就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井底之蛙。
  长期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觉得这世界大得不得了,自己生活于其中,乐矣!是东海之鳖告诉它还有“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的大海的存在。而大海之外呢,鳖也不知道,大海在天地之间只不过是一个小洞。鳖也不知道的,就该庄子出场了。庄子说,“提其神于太空而俯之”,整个中国,不过是仓库里的一粒米而已。
  人的认识不论自诩有多高,总是有局限的,所以庄子才说,没有绝对的是非。比如二人之间的辩论,胜的那个人就真的对,输的那个人就一定错吗?而这对错又是以什么来作标准的?人的认识都会带着一定的自我局限,如果请与甲意见相同的人来做裁判,那么,它已经与甲意见相同,怎么能够裁判?如果请与乙意见相同的人来裁判,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请与甲乙意见都不相同的人来裁判,那就是多了一个第三方,怎么能够裁判?如果请与甲乙意见都相同的人来裁判,那就只能说明他和稀泥,没任何意见,这怎么能够裁判?所以呢,谁也不拥有绝对的真理,孰是孰非这个问题既辨不清也不需要辩。
  争辩不需,执著于此,自寻烦恼那就更是不需的了。不论是朝三还是暮四,不论是对于猴子,还是对于人,很多事情看着纷繁复杂,但实际上都是一回事,只不过是换一个场景就另换一件新马甲而已。为了一件马甲是红还是黄,争得面红耳赤,伤和气不说,也不利于养生啊!
  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也许换一个立场、换一个角度,对的就变成不对的了,非也变成是了。因此,一件事情,是或者非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您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并且为自己所做的努力感到心安理得。
  既然心安理得,那就自然可以“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了!
  
  没有得也没有失
  
  是与非,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原则问题,而得与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关系到的却是生存问题。因此,即使那些很大度不计较是非的人,在面对得失,尤其是那些比较重大的得失时,高风亮节也是很难摆出来的。
  自己该得的利益总是要装进自己口袋里的,否则家里面一张张等着喂哺的嘴也不干呀。但什么是该得的,什么又是不该得的,得到这个的同时您是不是又失去了什么?失去的是不是要比得到的还要多呢?这些问题,您在伸手来拿的时候,是不是要先稍稍转动一下您的大脑呢?
  苦思冥想难免让人觉得乏味,不如再来听故事,听庄子讲得与失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家也都很熟悉,那就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螳螂捕蝉,异鹊在后”。
  “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无论是蝉,还是螳螂、异鹊,其行为都不过是为了贪恋眼前的得,可为了这个得,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却似无人想过。吃了那螳螂,不过解一时之饥,连口腹之欲似乎都满足不了,却要连小命都搭进去。命都没了,还吃什么?
  “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很多时候,很多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只不过是当利益就在眼前之时,头脑难免发昏。终究,得到的那个至少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这个时候,只能希望。您得到的那个不是一只虽“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却是要“牵而入于大庙”的肥牛。
  在这复杂纷繁的社会中,人们都在战斗中成长,个个精明,人人善算,可百周之中难免会有一失,这一失,或许就是决定性的。
  “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策,不能避剖肠之患”,世人再老谋深算也会“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况且哪怕您真的具有“至知”,也惧“万人谋之”呀。
  因此。人活一世,虽不需像庄子那样陶醉于“曳尾于泥”,但至少也不要在得失面前斤斤计较。世上的诱惑是无穷尽的,而人的能力。包括享乐的能力,却是有限的,何苦非要将自己弄得“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呢?得安饱,享其乐,足矣!
  王尔德有一经典语录:人生只有两种悲剧。第一种是得不到你所要的,第二种是得到你所要的。
  木以不材终天年,雁却以不材而死,万事谁也说不清,只需记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止于所不得不止
  
  人一出生,就存在于社会之中,就要有很多牵挂,就要有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想过那种自由自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隐居生活,大概只能以庄周梦蝶之方式来抚慰一下自己的心灵了。
  在这个资源(所有的资源都包括)日趋有限的生存环境里,人们要想生存下去,还想活得滋润一些,那么即使不是“与接为构,日以心斗”,也得耗费大量的心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即使手段用多了点,恐也无可厚非。不过,中国人向是一个讲求中庸的民族,只有“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才能“柴立其中央”。
  树木过于高大、牲过于肥壮、人之锋芒太露。就会招来“万人谋之”,最后的结果非常可能就是鸡飞蛋打。因此,人要知道自己所需的是什么,并且懂得适可而止。关于这一点,庄子很是不怕浪费笔墨地在《让王》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原文读起来有些费神,不妨先看一下不才演绎的版本。
  故事说的仍是春秋时期的故事,庄子他很是愿意利用这一时间的历史为自己说事,想是在那个时候,人们就很是了悟以古论今的好处了。
  春秋时,伍子胥为报己仇,利用吴王阖闾的力量伐楚,虽然这个时候楚国的国君已不是害他的楚平王了。父债子还,就算是天经地义。可昭王他终究是没有准备,只好弃都而逃。
  成者王侯败者寇,自古亦然。因而。跟随楚昭王逃走的人并不多,其中就有屠羊人说(读悦)。
  俗话说,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昭王他很快就复国了。一个小玩意儿失而复得还能让人高兴半天,更别说是一个国家了。因而,昭王大喜,重奖随逃之人,也包括身份低贱的说。
  可让昭王没想到的是,说并不接受他的奖赏,还振振有词:我不过是一个杀羊的,国没了,我的饭碗也没了,现在大王又回来了,说也有羊可杀了,饭碗就又回来了。大王给了说饭碗,让说衣食无忧,已经足够了。
  这世上还有如此不喜奖赏之人?昭王好奇之极,一定要探个究竟,因而,让人强迫说接受自己的奖赏。
  这个说,庄子说他是一个杀羊的,但按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更像一个口齿伶俐、条理清晰的律师,因为他这样为自己辩护:大王受击失去了国土,并不是因说而起,所以跟说无关。说没有道理要受到惩罚;现在大王回国复位,跟说一样无关,说没有任何功劳。无功不受禄,所以不敢接受奖赏。
  如此掷地有声,真把楚王惊着了,要召这屠羊人上殿亲自问一下。谁知,这杀羊的贱人好大的谱,居然不见,还用话将楚王弄了个哑巴吃黄连。
  “按照楚国的法令规定,只有受赏立功之人,才有资格谒见大王。可我现在不过是一个杀羊的,文,不足以保国家;武,不能消灭敌人。当年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郢都的时候,我之所以跟着大王逃跑,是因为我害怕,而且也没别的出路。跟着大王,虽然辛苦点,但至少有饭吃。为了我的私心却让大王破坏法令来见我,这不是让天下人置疑于大王吗?我可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一个杀羊的都敢如此面对他的国王,注重贤能的昭王直觉这个人不简单,决定请他来辅国,担任重要的三公之职。
  如果楚王戴眼镜的话,这时候一定是在地下的。因为这个屠羊人比惠文王的那个庖丁牛多了,居然不接受高官厚禄,与宁愿“曳尾于泥”的庄子本人很有一拼。不过,他说的话比起庄子那玄妙的神龟,实在多了。
  “三公这样重要的职位,当然比杀羊人的身份高贵多了,所赚的银子,也比我杀羊的工钱不知多多少倍,这样的条件实在太诱人了。但是,这个名分和职位我还是不能接受,因为这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与其那个时候让大王都受牵累,遭到世人的唾骂,还不如现在踏踏实实地杀我的羊。”
  知人莫如知己。多睿智的屠羊人啊,非常了解自己的斤两。果断地拒绝掉自己不该有的利益。这件事,乍一看屠羊人有点傻,可实际上却很是精明。伴君如伴虎,一旦被楚王认为黔驴技穷,失去的恐怕不仅是饭碗,还有吃饭的人。
  弄明白什么是自己可以得并应该得的,什么是自己可以得却不是应该得的,什么又是自己根本就不需去圈谋的,“行其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其实,人生的种种切切,无论悲喜顺逆,最后难免都是“船过水无痕”。只要想开一点,放下一点,就会豁然开朗,惊现世界原来如此美好,“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居然这样美妙!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养生保健网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2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