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药知识 > 性寒药物 > 详细内容
前胡
发布时间:2020/11/19  阅读次数:608  字体大小: 【】 【】【

前胡

前胡,多年生草本,根颈粗壮,茎上部叶无柄,花瓣卵形,棕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生长于海拔250-2000米的山坡林缘,路旁或半阴性的山坡草丛中。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产于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安徽省宁国市前胡产量居全国之最。功能主治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主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

别名 白花前胡,紫花前胡,北前胡,冬前胡,嫩前胡,粉前胡,白前胡,西尺蔓,射香菜。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主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

1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6-1米。根颈粗壮,径1-1.5厘米,灰褐色,存留多数越年枯鞘纤维;根圆锥形,末端细瘦,常分叉。茎圆柱形,下部无毛,上部分枝多有短毛,髓部充实。基生叶具长柄,叶柄长5-15厘米,基部有卵状披针形叶鞘;叶片轮廓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三出式二至三回分裂,第一回羽片具柄,柄长3.5-6厘米,末回裂片菱状倒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无柄或具短柄,边缘具不整齐的3-4粗或圆锯齿,有时下部锯齿呈浅裂或深裂状,长1.5-6厘米,宽1.2-4厘米,下表面叶脉明显突起,两面无毛,或有时在下表面叶脉上以及边缘有稀疏短毛;茎下部叶具短柄,叶片形状与茎生叶相似;茎上部叶无柄,叶鞘稍宽,边缘膜质,叶片三出分裂,裂片狭窄,基部楔形,中间一枚基部下延。

伞形花序多数,顶生或侧生,伞形花序直径3.5-9厘米;花序梗上端多短毛;总苞片无或1至数片,线形;伞辐6-15,不等长,长0.5-4.5厘米,内侧 有短毛;小总苞片8-12,卵状披针形,在同一小伞形花序上,宽度和大小常有差异,比花柄长,与果柄近等长,有短糙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花瓣卵形,小舌片内曲,白色;萼齿不显著;花柱短,弯曲,花柱基圆锥形。果实卵圆形,背部扁压,长约4毫米,宽3毫米,棕色,有稀疏短毛,背棱线形稍突起,侧棱呈翅状,比果体窄,稍厚;棱槽内油管3-5,合生面油管6-10;胚乳腹面平直。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2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分根繁殖。

种子繁殖

种子采收后,立即播种,撒播或条播,播后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稍加镇压,浇水。苗出土后40d即可移栽,按行株距60cm×45cm开穴栽植。

分根繁殖

春季挖出老根,有新芽的作种栽,按行株距60cm×45cm开穴种植。

田间管理

移栽成活后,及时松土除草,夏季雨后须松土,于8月中旬可追施磷肥和钾肥。

3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紫花前胡。秋、冬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挖出主根,除去茎叶、须根、泥土,晒干或炕干。

性味归经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 归肺;脾;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禁/宜人群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②《本草经疏》:"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发咳喘;真气虚而气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头痛不因于痰,而因于阴血虚;内热心烦,外现寒热而非外感者,法并禁用。"

炮制方法

前胡:拣净杂质,去芦,洗净泥土,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蜜前胡:取前胡片,用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前胡片100斤,用炼熟蜂蜜20斤)

雷公炮炙论》:凡修事前胡,先用刀刮上苍黑皮并髭、土了,细锉,用甜竹沥浸令润,于日中晒干用之。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2000m的山坡林缘、路旁或单位阴性的山坡草丛中。生于山坡林缘、溪沟边或杂木林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4附方选录

前胡①治咳嗽涕唾稠粘,心胸不利,时有烦热:前胡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贝母一两(煨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②治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前胡(去芦头)一两半,贝母(去心)、白前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一两,芍药(亦者)、麻黄(去根节)各一两半,大黄(蒸)一两。上八味,细切,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1]

5临床治疗

1.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据报道,有人用前杏紫冬汤治疗本病31例。方法:前胡、射干、半夏、陈皮、紫菀、冬花、杏仁各10g,桂枝、麻黄、五味子各6g,细辛3g,水煎分3次口服,每日1剂,半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o例,放弃治疗1例。

2.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上用前胡散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方法:前胡、杏仁、荆芥、矮地茶、桑皮、桔梗各10g,法半夏、陈皮、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加减:久咳外感者加黄精20g,白及10g;痰中带血者加茅根、侧柏叶各10g,形寒肢冷者加麻绒、桂枝各6g,连服3~6剂。

3.治疗小儿间质性肺炎本病属中医咳喘范畴,临床常用玉煎散疗效颇佳。方法:前胡、玉竹、骨皮、白薇、桑皮各8g,鼠曲草、白前各10g,甘草6g。加减:久病阴虚盗汁者加白参9g磨调;痰中带血者加生地、茜草各6g;咳逆呕吐者加法半夏4g,芦根8g;并患外感者加荆芥6g,青蒿8g,每日1剂,连服10剂。

4.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据报道,有人用前胡、炙麻黄炙甘草、桔梗、葶苈子各6g,苦杏仁、炙紫菀、浙贝各9g,水煎服,每日1剂,13日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128例中显效91例,好转31例,无效6例。

5.治疗白内障术后虹膜睫状体炎有人用前胡等药治疗本病35例。治疗方法;前胡、当归、藁本、防风各10g,熟地、白芍、车前子茺蔚子各15g,川芎、红花各6g,夏枯草12g,生甘草3g。结果:15例治愈,18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4.29%。[2]

6药理作用

对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Nodakenin、Nodakenetin对油2μmol/lADP引起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凝集有强烈的抑制作用。Pd一cv和pd一Ia(即白花前胡甲素)对原发性血小极凝集有促进作用。

祛痰作用

用麻醉猫收集呼吸道分泌的方法,灌服前胡煎剂1g/kg,能增加呼吸道分泌液,说明有祛痰作用,且作用时间较长。

7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1)白花前胡 根近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稍扭曲,下部有分枝,长3-15cm,直径1-2cm。根头部常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不规则纵沟及纵皱纹,并有横向皮孔;上部有密集的环纹。质较柔软,干者质硬,可折断,折断面不整齐,疏松,于放大镜下可邮众多细小黄棕色油点散在;皮部厚,淡黄白色,形成层环明显,木部淡黄色。气芳香,味微苦、辛。

(2)紫花前胡  根头部较粗短,根少有纤维状叶鞘残基。折断面皮部易与木部分离。气芳香,味微苦、辛。

均以条粗壮、质柔软、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白花前胡  木栓细胞10余殖。韧皮部散有同室,径向40-78μm,切向50-120μm,韧皮射线稍弯曲。形成层成环。本质部有较多油室,木射线宽2-4列细胞。本品薄壁细胞淀粉粒

(2)紫花前胡 韧皮众多油室,径向44-90μm切向58-150μm,韧皮射线较平直。木质部无油室,木射线宽2-3列细胞。

理化鉴别

(1) 取粉末1g,加乙醚10ml,浸渍2h后,取乙醚液2滴,分别点于两张小滤纸片上,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观察,显淡天蓝色荧光。然后滴加15%氢氧化钠溶液数滴,2min后荧光消失。将一张滤纸片避光保存,另一张滤纸片曝光,约3h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曝光者天蓝色荧光加强,避光者不显荧光。

(2) 取粉末5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2ml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乙酰氯5滴和氯化锌数粒,置水浴中加热1~2min后,溶液显红色。

8各家论述

前胡1.《纲目》:前胡,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者不同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

2.《本草汇言》:前胡,散风寒、净表邪、温肺气、消痰嗽之药也。如伤风之证,咳嗽痰喘,声重气盛,此邪在肺经也;伤寒之证,头痛恶寒,发热骨疼,此邪在膀胱经也;胸胁痞满,气结不舒,此邪在中膈之分也。又妊娠发热,饮食不甘;小儿发热,疮疹未形;大人痰热,逆气隔拒,此邪气壅闭在腠理之间也,用前胡俱能治之。罗一经云,前胡去寒痰,半夏去湿痰,南星去风痰,枳实去实痰,蒌仁治燥痰,贝母、麦门冬治虚痰,黄连、天花粉治热痰,各有别也。

3.《本草通玄》:前胡,肺肝药也。散风驱热,消痰下气,开胃化食,止呕定喘,除嗽安胎,止小儿夜啼。柴胡、前胡,均为风药,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为不同耳。种种功力,皆是搜风下气之效,肝胆经风痰为患者,舍此莫能疗。忌火。

4.《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5.《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6.《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7.《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

8.《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上一篇:滑石 下一篇:石膏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热门信息

 

版权所有:养生保健网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4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