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药知识 > 性寒药物 > 详细内容
升麻
发布时间:2020/11/19  阅读次数:341  字体大小: 【】 【】【

升麻

升麻(拉丁文名:Cimicifuga foetida L.),别名:龙眼根、窟窿牙根,中草药,为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升麻的根茎。升麻中药材呈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 2~4cm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植物升麻生于山坡草丛、林边、山路旁、灌木丛中。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等省亦产。[1]

中文名 升麻
分布区域 中国、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
被子植物门
毛茛目
升麻属
别名 龙眼根、窟窿牙根、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绿升麻
亚科 金莲花亚科
拉丁学名 Cimicifuga foetida L.
植物界
双子叶植物纲
毛茛科
升麻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升麻族

1形态特征

升麻根状茎粗壮,坚实,表面黑色,有许多内陷的圆洞状老茎残迹。茎高1-2米,基部粗达1.4厘米,微具槽,分枝,被短柔毛。叶为二至三回三出状羽状复叶;茎下部叶的叶片三角形,宽达30厘米;顶生小叶具长柄,菱形,长7-10厘米,宽4-7厘米,常浅裂,边缘有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或无柄,斜卵形,比顶生小叶略小,表面无毛,背面沿脉疏被白色柔毛;叶柄长达15厘米。上部的茎生叶较小,具短柄或无柄。花序具分枝3-20条,长达45厘米,下部的分枝长达15厘米;轴密被灰色或锈色的腺毛及短毛;苞片钻形,比花梗短;花两性;萼片倒卵状圆形,白色或绿白色,长3-4毫米;退化雄蕊宽椭圆形,长约3毫米,顶端微凹或二浅裂,几膜质;雄蕊长4-7毫米,花药黄色或黄白色;心皮2-5,密被灰色毛,无柄或有极短的柄。蓇葖长圆形,长8-14毫米,宽2.5-5毫米,有伏毛,基部渐狭成长2-3毫米的柄,顶端有短喙;种子椭圆形,褐色,长2.5-3毫米,有横向的膜质鳞翅,四周有鳞翅。7-9月开花,8-10月结果。

2生长习性

生海拔1700-2300米间的山地林缘、林中或路旁草丛中。升麻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当年幼苗在-25℃低温下能安全越冬。幼苗期怕强光直射,开花结果期需要充足光照,怕涝,忌土壤干旱,喜微酸性或中性的腐殖质土,在碱性或重粘土中栽培生长不良。

3品种分类

多小叶升麻多小叶升麻(变种)

与升麻的区别:小叶较小,通常长2.5-4厘米,宽1-2.5厘米,背面有长柔毛;花密集;花梗通常比花短。

产西藏东部、四川西部。生海拔3000-3600米间的山地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四川黑水。

在四川若尔盖一带用本变种的根状茎治流感发热、咽喉肿痛等症。

长苞升麻(变种)

与升麻的区别:叶干后变黑色;苞片宿存,线形,长5-15毫米,宽0.5-2毫米。

产云南西北部(德钦)。生海拔3400米一带山地草坡。

毛叶升麻(变种)

与升麻、多小叶升麻和长苞升麻的区别:叶背面密被短柔毛。

产云南西北部。生海拔3000-3200米间山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

4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毛茛科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状茎。

性味归经

味辛微苦,性凉。入肺经、脾经、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含漱或淋洗。

禁/宜人群

上盛下虚,阴虚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略泡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地理分布

在中国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河南西部和山西。在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功能主治

升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①《本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

②《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③《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露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风肿毒,口气疳匿。

⑤《汤液本草》:《主治秘诀》: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⑥《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

⑦《纲目》:消斑疹,行窃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实用附方

①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干葛(锉细)、升麻、芍药、甘草(锉,炙)各等分。上同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

②治小儿痘、痧疹不明,发热头痛,伤风咳嗽,乳蛾痄腮:升麻五分,前胡八分,甘葛五分,黄芩一钱,栀子八分,炒牛蒡子一钱,甘草三分,桔梗五分,薄荷五分,川芎一钱。引用灯心煎服。(《滇南本草》升麻汤)

③治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剧者数日必死,疗得差后,疮瘢紫暗,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水浓煮升麻,渍绵洗之。苦酒渍煮弥佳,但燥痛难忍。(《肘后方》)

④治雷头风,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升麻、苍术各五钱,荷叶一枚。煎服。(《医方集解》清震汤,即《素问病机保命集》升麻汤)

升麻

⑤治咽喉闭塞,津液不通:川升麻半两,马蓟子一分,白矾一分,马牙消一分,玄参一分。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楝子大。用薄绵裹,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升麻丸)

⑥治喉痹作痛:升麻片含咽,或以半两煎服取吐。(《仁斋直指方》)

⑦治阳毒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

⑧治口热生疮:升麻三十铢,黄连十八铢。上二味末之,绵裹含,咽汁。(《千金方》)

⑨治牙龈肉绽有根,牙疳肿痛,牙动摇欲落,牙齿不长,牙黄口臭:羌活一两,草龙胆(酒洗)一两五钱,羊胫骨灰二两,升麻四两。上为细末,以纱罗子罗骨灰,作微尘末,和匀。卧时贴在牙龈上。(《兰室秘藏》牢牙散)

⑩治胃热齿痛:升麻煎汤,热漱咽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噤痢:绿色升麻(醋炒)一钱,莲肉(去心,炒焦黄)三十枚,人参三钱。水一钟,煎半钟饮之,蜜和为丸更妙,每四钱一服,白汤吞。(《医学广笔记》)

⑿治血崩:升麻五分,柴胡五分,川芎一钱,白芷一钱,荆芥穗六钱,当归六钱。水二碗,煎一碗,食远服,即止,多不过五、六服。(《墨宝斋集验方》)

⒀治产后忍物不尽,或经-月、半岁,一岁:升麻三两。以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当吐下恶物,勿怪。(《千金方》)

⒁治心有风热,生浸淫疮徧体:升麻、大黄(锉,微炒)、黄芩(去黑心)、枳实(去瓤,麸炒令黄)、芍药各一两,甘草(炙)、当归(切,焙)各半两。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灯心一握,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晚食前服。(《圣济总录》升麻汤)

升麻⒂治卒毒肿起,急痛:升麻苦酒磨敷上良。(《补缺肘后方》)

⒃治痈疽始作,坚硬,皮色紫亦,恶寒壮热,一、二日未成脓者:升麻、连翘、大黄(锉,炒)、生地黄(切,焙)、木香各一两,白鼓、玄参各三分。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入芒硝末半钱匕,去滓,空心温服,取利为度,未利再服。(《圣济总录》升麻汤)

⒄治肺痈吐脓血,作臭气,胸乳间皆痛:川升麻、桔梗(炒)、薏苡仁、地榆、子芩(刮去皮)、牡丹皮白芍药各半两,甘草三分,上锉粗末,每服一两,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日二、三服。(《本事方》升麻汤)

⒅治热痹瘙痒:升麻煎汤饮,并洗之。(《千金方》)

中毒解救

升麻有毒成分主要为升麻碱,过量可致中毒反应,首先是对消化道粘膜有刺激性,严重者可抑制呼吸中枢

中毒症状: 可引起胃肠炎,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谵妄、头痛、震颤、四肢强直性收缩。

解救措施: ①早期应催吐、洗胃、导泻。②口服活性炭末。③输液以稀释毒素。④呼吸困难者给可拉明洛贝林呼吸兴奋剂

上一篇:腻粉 下一篇:玄参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热门信息

 

版权所有:养生保健网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2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90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