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药知识 > 性寒药物 > 详细内容
生地黄
发布时间:2020/11/19  阅读次数:333  字体大小: 【】 【】【

生地黄

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拉丁文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原植物地黄又名:苄(《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功效。中国各地均有生产。
亚纲 合瓣花亚纲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
双子叶植物纲
地黄属
被子植物门
植物界
英文名 dried rehmannia root
别名 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
拉丁学名 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地黄
管状花目
中文学名 地黄
玄参科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1形态特征

体高12-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4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10-30cm,全体密被白色长腺毛,根肉 质。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茎紫红色。也多基生,莲座状,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萼齿5枚,花冠紫红色,长约4cm,2唇形,裂片5枚,两面被毛,花期4-5月,果期7~8月。蒴果卵形至长卵形,种子细小。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大,两端稍细,长6-12cm,真径3-6cm,有的细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韧,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粘性。气微,味微甜。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味甘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呈放射状排列。

生地黄图册生地黄图册(2) 生地黄图册生地黄图册(2)

2生长习性

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忌连作,其块根在25-28℃时增长迅速。

生于海拔50-1100米之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

3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双子叶植物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

性味归经

味甘;苦;微寒。归心经;肝经;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赤可熬膏或入丸、散;或浸润后捣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禁/宜人群

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炮制方法

干地黄:用水稍泡,洗净泥砂杂质,捞出焖润,

生地黄:切片晒干或烘干。

生地黄炭:取洗净的干地黄,置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缝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缎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干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

地理分布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它原产于中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辽宁、山东、浙江、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主产地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朝鲜、日本也有。

4药用价值

根茎药用。

生地黄图册生地黄图册(2) 生地黄图册生地黄图册(2)

药材鉴定

呈不规则的圆形或长圆形块状,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全体皱缩不平,具不规则的横曲纹;细小的多为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质柔软,干后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紫黑色或乌黑色而光亮,显油润,具粘性;气微香,味微甜。以肥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者为佳。主产河南、浙江、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亦产,以河南所产者最为著名。河南栽培者,称怀庆地黄B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F。 Hueichingenis (Chao et Schih) Hsiao,其主要特点为植株较大;根茎较肥大,呈块状、圆形或纺锤形;花不密集于茎顶,成稀疏的总状花序。

主治

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药用功效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食疗价值

1.清热凉血。该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该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2.养阴生津。该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该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主要成分

地黄根茎中含有β-谷甾醇(β- 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及少量豆甾醇(Stigmasterol)、微量的菜油甾醇(Campesterol)。亦含地黄素(Rehmannin)、梓醇(Catalpol)、二氢梓醇(Dihydrocatalpol)、乙酰梓醇(Acetylcatalpol)、单密力特甙(Danmelittoside)、密力特甙(Melittoside)、去羟栀子甙(Geniposide)、筋骨草甙(Ajugoside)、胡萝卜甙(Daucosterol)、1-乙基-β-D-半乳糖甙(1-Ethyl-β-D-galactoside)、地黄甙(Rehmannioside)A、B、C、D等环烯醚萜、单萜和甙类。 亦含有机酸类, 如: 苯甲酸(Benzoic acid)、苯乙酸(Caprylic acid)、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Methoxy-4-hydroxybenzoic acid)、肉桂酸(Cin- nam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壬酸(Nonanoic acid)、癸酸(Decanoic acid)、十二烷酸(Lauric acid)、十四烷酸(Tetradecanoic acid)、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十九烷酸(Nonadecanoic acid)、二十烷酸(Eicosanoic acid)、二十一烷酸(Heneicosanoic acid)、二十二烷酸(Docosanic acid)等。

尚含有水苏糖(Stachyose)、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棉子糖(Raffi- nose)、甘露三糖(Mannotriose)、毛蕊花糖(Verbas- cose)、半乳糖(Galactose)以及维生素A类物质。

鲜地黄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干地黄中有15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地黄中还含有铁、锌、锰、铬等20多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a.对心脏的作用: 实验证明:生地黄流浸膏对蛙心的收缩力有显著增强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显著, 但大剂量能使正常蛙心中毒,大白鼠静脉注射地黄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对心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心跳变慢甚至停止。因此,大剂量使用地黄时应注意对心脏的毒性。

b.对血压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怀地黄水、醇、醚提取液,结果表明:水提取液对急性实验性高血压有明显降压作用, 而醇、醚提取液对高血压无明显影响,对寒冷(室温23℃)情况下的血压则有稳定作用。地黄浸膏静脉注射于家兔和狗可使血压上升。蟾蜍后腿灌流时, 中等浓度使血管收缩,高浓度则使血管扩张。给麻醉犬及兔静脉注射怀庆地黄的醇提取液可使血压下降。实验证明:六味地黄汤对大白鼠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血压、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2.对血液的作用 地黄乙醇提取物所得的黄色针状结晶能缩短兔凝血时间, 而其水煎剂的作用不明显。实验证明: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的水煎剂都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相互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对九种不同的生地黄和熟地黄进行的 DIC 作用研究证明, 中国产熟地黄其中一种有抗凝血酶作用,两种有激活纤溶系统的作用, 能明显对抗凝血酶和内毒素诱发大白鼠DIC 的发生,但均无血小板凝集作用。

地黄既有止血作用, 又有抗凝血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00%的生地注射液给大鼠腹腔注射, 每天 1ml,连续6天, 能使接受60钴照射所致的血小板损害减轻,回升加快。

3.对血糖的影响 地黄对血糖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煎剂、浸剂或醇浸膏给家兔灌胃或注射后, 能降低正常血糖和由肾上腺素、氯化胺引起的高血糖。曾有报道,兔皮下注射地黄醇浸膏溶液2g/kg 或灌胃4g/kg均可使血糖下降。注射给药比较明显, 给药后4小时血糖降至最低水平。肌注地黄醇浸膏溶液20g,也可抑制和预防肾上腺素所致的兔血糖升高。单味生地降血糖作用比葛根显著;八味地黄丸的降血糖作用并不强于单味地黄。有人报道八味地黄汤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高血糖有降低作用。另有报道地黄水或醇浸出物仅降低正常兔血糖, 而对肾上腺素所致的高血糖无效。

但也有相反报道,用地黄的醇浸膏、煎剂、水浸剂等对家兔进行实验, 未观察到地黄的降血糖作用。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怀地黄有明显镇静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大脑皮层。其水提取液可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 并能加强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的催眠作用,同时也能对抗安钠咖的兴奋作用, 但不能对抗硝酸士的宁戊四氮所致的惊厥作用。地黄的镇静作用有利于缓解高血压病人的症状,明显改善高血压病人引起的失眠,有效率达 94%。有人认为地黄的镇静成分主要为水溶物,口服地黄水煎浸膏剂、醇浸剂或腹腔注射 10g/kg 均能对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效应产生协同作用。

5.抗炎、抗过敏作用 地黄煎剂灌胃对大白鼠甲醛性关节炎和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能抑制松节油皮下注射引起的肉芽肿和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地黄水提取液对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膜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蛋清所致急性炎症也有抗炎作用, 而地黄的醇及醚提取液则无抗炎作用。

有报道认为,干地黄水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外周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干地黄醇提取物能明显促进抗SRPC抗体-溶血素生成, 减少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熟地黄水提取物则无此作用。

6.抗真菌作用 地黄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及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7.对内分泌的影响 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 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临床观察发现,地黄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引起的阴虚阳亢的副作用。生地与地塞米松合用, 能使家兔皮质酮浓度逐渐上升,但病理学观察则显示其对兔的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形态学未见明显改变, 从而提示生地能减轻由糖皮质激素对兔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和形态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 地黄能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浓度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地黄煎剂灌胃能显著降低大白鼠肾上腺维生素 C 的含量。

8.抗肿瘤作用 六味地黄汤能明显对抗N-亚硝基氨酸乙酯诱发小鼠前胃鳞状上皮细胞癌(类似人的食管癌)的作用。一般认为, 地黄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加免疫功能有关,地黄具有促进机体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加 T 淋巴细胞数量的作用, 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特别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作用更加的明显。

9.其他作用 有报道麻醉犬静脉注射地黄浸膏后, 单位时间内尿量有增加,利尿原理可能与其强心和扩张血管等作用有关;但亦有报道, 地黄水煎浸膏和醇浸膏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未能被证实。

考证出处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纲目》:“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亦各处随时兴废不同尔,地黄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叶面深青色,又似小芥叶而颇厚,不叉丫,叶中撺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子花,红黄色,结实如小麦粒,根长三、四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葫萝卜根,曝干乃黑。生食作土气,俗呼其苗为婆婆奶。古人种子,今惟种根。王?《山居录》云,地黄嫩苗摘其旁叶作菜,甚益人。《本草》以二月、八月采根,殊未穷物性,八月残叶犹在,叶中精气,未尽归根,二月新苗已生,根中精气已滋于叶,不如正月、九月采者殊好,又与蒸曝相宜。”

②《本草乘雅半偈》:种植地黄之后,其土便苦,次年止可种牛膝,再二年可种山药,足十年上味转甜,始可复种地黄,否则味苦形瘦,不堪药也。”

上一篇:赤芍药 下一篇:熟地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热门信息

 

版权所有:养生保健网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正商世纪港湾   电子信箱:rnjyxx@126.com   QQ929300821  

copyright 2009-2022 中网 ( zw78.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9031998